红蛇果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2:09 点击:951201

  发扬调查研究好作风(大家谈·守初心 担使命④)  ——开展主题教育,深入调查研究(下)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要求,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读者来稿,共同探讨如何发扬调查研究好作风。  ——编 者   重视“细节力量”  刘元通  某地开展农业产业调研,统计了某乡发展特色农作物的计划面积——优质稻1万亩,红薯1万亩,优质牧草1万亩……结果相加发现,得出的总面积比现有的总耕地面积还要大。这个发展计划明显不合逻辑,但是因为没有人细细算账,结果一直没有被发现。“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见效”。把问题研究具体、研究深入,是调研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避免调查研究走过场的好办法。  “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粗枝大叶;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按部就班;有人认为聊家常、算账本是“小事”,做决策不必问那么细。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红蛇果

  浓浓敬老情 暖暖夕阳红  核心阅读  当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营造浓厚的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让越来越多的老人感受到暖暖“夕阳红”。  安徽亳州   失能老人集中供养  99岁的方奶奶是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板桥集镇关庙村的五保户。她感激地说:“如果不是卫生院,我可能早就离开人世了,卫生院就是我的家。”  目前,亳州市65岁以上的老人达72万人,占总人口的11%。亳州市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地区敬老院一些失能五保老人长期卧床不起,各种疾病缠身,缺乏有效护理。  亳州市出台措施,将乡镇敬老院移交乡镇卫生院管理,探索出一条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模式。  去年,方奶奶重度失能,身体虚弱。当地政府安排方奶奶到板桥集镇卫生院供养。卫生院根据方奶奶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安排专职医生跟踪治疗,聘请两名专职女护工对老人精心护理。  亳州市要求乡镇卫生院按照护工与失能五保老人1∶2的比例配备,并设立专区照护,医护人员将失能五保老人与住院患者一并医疗护理。全市失能五红蛇果

  海口打造便民生活圈  特色夜市家家火  本报海口7月30日电 (记者陈伟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海口市秀英区寻尝里夜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陈女士一家从5公里外的海秀镇永庄村驱车过来,围坐一张圆桌品尝烧烤和风味小吃。她说:“这里有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有儿童乐园,还能看电影……感觉真好!”  海口市区目前运营的夜市有16家,家家火爆,成为海口夜晚一道亮丽风景线。   白天火热,晚风送爽,“昼伏夜出”是许多海口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过去,满街的大排档摊点,在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不小压力。近年来,海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一举取缔41个“马路市场”、141个流动餐饮聚合点,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同时,海口市委市政府听取各方意见和市民呼声,着力破解服务民生与规范管理难题,升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品牌特色夜市街区,满足市民与游客需求。  海口采用老街改造、荒地新建、村企合作等8种基本形式,市里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出管理,夜市开一处火一处。海垦花园夜市在一块荒地上建起来,如今日均接待客流量3000—5000人,周末和节假日高达近万人;300多米长的海大南门小吃街,设置220多个档口,红蛇果

  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大会在丽水举行  本报丽水7月30日电 (记者李欣怡)由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和丽水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大会暨低碳城市发展论坛于7月27日至28日在浙江丽水举行。来自全球各国的高校、研究机构、投融资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聚一堂。  本届论坛以“低碳城市与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整合全球低碳智慧资源,共同探讨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分享全球绿色低碳产业的政策、技术、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经验,为世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世界低碳城市联盟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于2011年发起的国际性环保组织。截至2018年,已在深圳、北京、三亚、芬兰赫尔辛基、英国爱丁堡、加拿大多伦多等地举办论坛,累计共有40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代表等参加。红蛇果

  红军走过这片草原  在儿媳妇阿尔基看来,公公侯德明的一生就是传奇,“尽管他没有做过什么大事”。站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的一块石碑旁,阿尔基讲起过去的故事。那块石碑上镌刻着周恩来总理1960年为红原建县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10个大字(见图。本报记者卫庶、陈振凯摄影报道)。  侯德明老家在湖南大庸(今张家界),一家9口人参加红二军团,跟着老乡贺龙长征。1936年夏天,队伍到达红原境内。一天,母亲牺牲在沼泽地里,侯德明当时还年幼。后来,侯德明掉了队,一个喇嘛收养了他。他开始学习藏语,人勤快老实,当地土司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他“人品比金子还好”。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上了瓦切镇上的保管员,保管的玛瑙、珊瑚等珍贵物品,无一丢失。  2004年因为媒体报道,湖南的家人联系上了侯德明。事后才知,长征后,一家9口人只活下来3人。2005年,侯德明启程回湖南老家那天,镇上熟人都来送他。阿尔基至今记得,当天人山人海,大家为侯德明找到亲人高兴,又都说:你一定要回来,这儿离不开你。探亲后,侯德明很快便回来了。   在阿尔基眼里,侯德明对家人影响很大。“公公常说,年轻人遇到一点小事,不用怕,再难也没有红红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