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林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16:25 点击:944536

  农民工依旧热衷马路“趴活儿”——工资日结,不面试不体检,不缴纳社会保险,也不签订劳动合同  非法劳务市场隐患暗藏 整治行动亟待深入  保安、包装工、建筑小工……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也不用接受培训就能直接上岗。不缴纳社会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一辆车直接“拉”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实难保证。在城市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热衷聚集在街边“趴活儿”,非法劳务市场也由此形成。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整治非法劳务市场的“大马行动”再次引发关注。外来务工人员为何热衷“趴活儿”,非法劳务市场暗藏哪些隐患,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等待一份只属于今天的工作   7月13日清晨5时,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商业街附近的一处马路市场,现场人头攒动,数百名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在这里,期盼、等待着只属于今天的工作。  马驹桥商业街位于北京市南五环外,被电子厂、汽修厂、服装厂等工厂环绕,周边用工需求较大,同时远离市中心,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马驹桥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并渐渐发展为自发的“日结工”聚集地之一。  在北京市,类似的“马路市场”还有不少。记者梳理发现,丰台区六里桥、昌平区小北哨村、顺义区高丽营蒋林

  从业12年斩获众多荣誉,把枯燥的工作干出了名堂  【劳动光荣劳动圆梦 追梦我的奋斗】焊枪头上有匠心  7月炎炎夏日,在华源锅炉焊接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车间膜式壁生产线的组长齐玉祥正穿着工作服,一手持着防护面罩,一手拿着电焊焊接,焊枪喷出红色的焊花,发出有节奏的“滋滋”声。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他已经是满头大汗了,衣服也全都湿透了,做焊工最怕的就是天热,刚好夏天还是厂子的旺季。青色的烟尘,滚烫的焊条,飞溅的火花,在外人看来电焊工的工作环境非常差,但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齐玉祥一干就是12年,12年的时间他与电焊结下了不解之缘。  手里有“火”,焊出名堂  “到企业入职的第一天,家里人就告诫我,干活就要把它干好,这也是我一直坚守的一条信念。”齐玉祥回忆起这句话时仍记忆犹新,也是靠着这个信念,他把大家都认为很枯燥的工作干出了名堂。   焊工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全是灰。”焊铁温度高,穿着短袖焊接时,胳膊会被溅起的铁水烫伤。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不出几分钟里边的衣服就全湿了,但为了避免受伤,焊工们都穿着厚厚的蒋林

  提前宣讲、网络报名、简化手续  青岛:让外来工随迁子女入学更方便  7月10日上午,《工人日报》记者来到青岛市北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现场确认点北仲路第一小学,记者发现带着孩子前来确认报名信息的家长并不多,但每位家长都有序地领取顺序号,在等候室等待确认,叫号后现场确认材料是否齐全,父母与老师沟通核对孩子信息,孩子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证照齐全的情况下5分钟基本上就可以完成。  “报完了,一切都很顺利!”带着女儿从招生审核室出来的宿先生将营业执照、房产证、户口本、身份证、预防接种证、幼儿健康手册、幼儿发展评估手册等材料整齐的放在文件袋里,他非常开心地告诉记者:“孩子上学的事解决了,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宿先生老家在河南,来青岛已经有十年了。当记者问及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准备报名材料的,宿先生表示自己的大儿子就在北仲路第一小学上学,从去年开始他就为二女儿上学一事准备材料。“我关注了‘市北教育和体育’微信公众号,上学需要哪些材料,里面说的很清楚,照着准备基本没什么问题。”  来自聊城的刘女士说,孩子两年前上幼儿园时,她就开始关注外来工子女入学事宜,按照规定准备好相关报名材料,今天她带着孩蒋林

  通过技能评选为贫困群众提供万元高薪就业岗位  云南省开设首个建筑类帮扶夜校  本报讯 (记者黄榆 通讯员赵 晨 赵 理)近日,云南省昭通市总工会、昭通市发改委联合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在昭通鲁甸县国家重点项目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部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来自云南省鲁甸县、巧家县等5个县的200余名选手参加了技能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不仅获得了3000元不等的奖金,同时还获得上万元的高薪就业岗位工作机会。  据了解,参加此次比赛的选手均来自昭通贫困地区的贫困村民,他们都是鲁甸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部开设的建筑类帮扶夜校的培训学员。  “我竟然有机会参加昭通市的技能竞赛。”陈才超兴奋地说,“取得名次后,我每月工钱还要涨600元呢,每月就有6200元了,单位很看重我们在竞赛中的成绩。”陈才超是永善县的一位贫困村民,在昭通市地方政府的介绍下,他来到该项目的帮扶夜校,很快从一个技术“小白”迅速成长为技术“大拿”,在此次技能竞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云南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部长张泽平表示,一直以来,昭通贫困人口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总数居全省第一位,为了加快昭通等贫困蒋林

  青海西宁湟中县大学生傅云洁扎根农村种饲草 城里娃的职业农民路(落实在基层·聚焦引才用才)  运动鞋上沾满松软的泥土,傅云洁正跟拖拉机手交代施肥的配比。这位“90后”女大学生,是脚下2700亩种植基地的合作社理事长。  湟中县农业农村局草原站副站长何成伟对眼前这位“田把式”满是赞许:“全县搞饲草的合作社、种植大户257家,她是唯一的大学生!”  创业之初总是面临各种困难,2014年,第一次种地的傅云洁赶上了多年不遇的雪灾。“下雪了!”接到村民张旭年的电话,傅云洁心里一咯噔。“这么早就下雪了,长到一米五高马上该收成的燕麦,全趴到了地上,减产超过2/3。”   “这一棒打得我有点怀疑人生”,回到西宁家中,她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周没出门。  呆呆盯着窗外,傅云洁的思绪跳回2013年春节:保洁阿姨来家里擦玻璃,闲聊起来,“老家湟中县的,来城里打工好些年,地再没管过,成片片地撂荒了。”这次对话,改变了傅云洁的人生轨迹。  草原站迎来“稀客”。何成伟新奇之余,心下打鼓:“县里年轻人巴不得‘逃离’农村,你这城里娃却想来农村创业,别再是骗补贴的吧?”  深入了解后,老何开始佩服起这个实干的年轻人。  2013年10月,大学毕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