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16:37 点击:928712

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药物,顺应人体生物节律(如昼夜节律)的变化,不仅能提高疗效,还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用药的依从性。不少患者朋友都会对服药时间有一些疑问,比如: 医生说,这个药每天吃一次,应该什么时候吃?早上、中午还是晚上? 医生说,这个药每天吃三次,应该先吃药,还是先吃饭,还是边吃药边吃饭? 今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药剂科的药师就跟您聊聊如何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服药时间的定义: 空腹服用:一般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 饭前服用:一般指饭前15~30分钟服用 餐中服用:与食物同时服用,即进餐少许后服药,服完后继续用餐 饭后服用:饭后15~30分钟服用 晨服:早上服用 睡前服用:睡前15~30分钟服用 必要时服用:根据需要服用,如退烧药、晕车药 1.昼夜节律与服药时间的关系 昼夜节律(生物钟):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波动的现象。 血压昼夜节律:70%的人群表现为两峰一谷,高峰: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低谷:凌晨2-3时。降压药的药效出现于服药后半小时,2-3小时达到最大效应。每日两次服用的降压药,建议服药时间为早上7点和下2点,可使药物木炭

夏天来了,窗外轻柔的风儿带来一丝清凉,阳光下鲜花如海让人神清气爽。镜头切换到中国唐代的一个夏日,可能是这样的:江南季夏天,身热汗如泉,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人在蚊蟆新生的环境中,最容易受伤害的就是皮肤了,需要及时防护,尽量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让我们来看三个真实的故事,了解一下夏季常见的蚊虫叮咬引发的疾病。 故事一:眼皮被蚊叮后红肿变成了桃子 一个夏天的傍晚,3岁的小宝大哭着被送到了儿童医院急诊科,全家人围住医生不断询问,孩子右侧面部明显肿胀,眼睛变成了一条缝,皮肤胀痛不让别人碰,家长也是急得团团转。原来,他被一只蚊子叮到了眼皮,刚开始家人没有重视,等一下午过去,面部肿胀明显,眼肿得像个桃子,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了。 专业皮肤科医生介绍:蚊子叮咬反应是机体对蚊唾液中的蛋白质产生免疫应答所致。典型的表现是被叮咬的局部即刻出现红肿和水疱等,在初期的半小时内最为明显,数小时后可以消退。但一部分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多见,对蚊子的蛋白质产生严重的免疫应答,进而可以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和瘙痒等症状。有时会从被咬部位扩散到身体的周边很大范围,成为大局部反应。尤其在眼眶和面部等皮肤组织疏松处更常见,木炭

近年来,老年代步车因出行方便、易于驾驶等特点,颇受中老年人欢迎。但是这些车辆没有牌照、没有保险,安全性、防护性较差,加之不少驾驶人未经过正规驾驶培训,上路后不遵守交通规则,隐患重重。近日,在河北张家口市一辆老年代步电动车就因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11人不同程度地受伤。加强老年代步车监管,已刻不容缓。 老年代步车原本属于医疗器械类的电动轮椅车,主要是服务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户外一般只允许在人行道上低速代步。然而,一些制造商却将代步车的产品属性任意扩大,通过简易的铁皮包装,将电动车“伪装”成普通的居民乘用车。于是,本来作为简易代步工具的老年代步车,摇身一变出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这样的做法,既钻了法律的空子,也设下了危险驾驶的“陷阱”。特别是在安全性上,这些通过简易升级而来的老年代步车更难打保票。如市面上绝大多数老年代步车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刹车,若发生碰撞,这些“铁皮车”显然也无法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诚然,老年代步车的兴起,与市场需求离不开关系,但引导和规范必不可少。目前全国老年代步车保有量在300万辆左右,且数量还在增加。因此,加强老年代步车监管,还需疏堵结合。一方面,面对市场木炭

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被喻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而广州正加快创建一批样板小区和示范村,着力打造城乡垃圾分类处理的广州样本。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刮起了一阵“时尚旋风”。 一部垃圾处理的变迁史,折射出一部城市治理的发展史。因为,垃圾问题和都市生活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和人群聚集中,垃圾才成为引发污染和疾病的源头。同时,妥善的垃圾处理构成了都市生活的要件。所以,早期现代主义文学才会把拾荒者形象确立为现代性发端的标志。从这个角度而言,垃圾分类处理既是城市文明的进步,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成效初显。这方面,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广州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督促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2015年,广州成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去年7月1日,广州又率先出台施行《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首部地方性法规。经过多年努力,木炭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不同程度地沉迷网游、短视频等问题日渐凸显。如今,不少短视频APP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而针对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上线。近年来,一些大型游戏厂商也纷纷建立起更为严格、功能更强的防沉迷系统。   应该说,上线十几年来,随着技术不断更新,防沉迷系统在引导青少年合理用网方面的效果是积极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成瘾问题。然而,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仅靠以技术为核心的防沉迷系统是不够的。技术治理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来自技术的“反制”。从防沉迷系统上线后开始流行的身份证生成器,到如今在网上流传的各种破解教程、解除器等,甚至衍生出各种破解生意链,身份认证与破解认证这两者的博弈一直在进行。此外,对于一些家长管束乏力的儿童来说,防沉迷系统的效果也显得较为有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还需技术治理与社会治理形成合力。青少年沉迷网络主要与时间管理、亲子沟通等相关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有关。让青少年合理用网,除了孩子自己要学会控制上网时间,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等也要贡献力量,扮演好相关角色。   家长要加强了解对于游戏和网络应有的正确态度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