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针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9:17 点击:904828

  在过去一周,康恩贝等国内上市药企接连收到问询函,其中,销售费用过高成为问询函中主要提及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被问询的企业研发费用严重低于销售费用。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企业将重点放到营销上忽视研发投入,将导致产品难以具备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销售费用高引关注   根据问询函信息,2018年康恩贝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2%;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9.84%,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0.4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市场费(包括学术推广费、市场调研费、信息咨询费、营销策划费、招投标费、样品费等)18.29亿元,同比增长86.01%。上交所要求康恩贝说明公司大额销售费用支出的真实性等问题。   同样,珍宝岛也因销售问题收到上交所问询函。珍宝岛2018年销售费用为8.76亿元,同比增长34%,占营业收入31.5%,其中广告宣传费3.51亿元,同比增长22.29%;会务费4.01亿元,同比增长67.78%。   珍宝岛方面称,销售费用提升的主要原因为受行业政策影响及模式转型影响,企业加强推广职能。上交所要求珍宝岛分别列示医药工业、商业及中药材销售涉及的销售费用,及其占各板块营业收入的比例;广告宣传费等的具跳针

编者按:高考临近,学子“考前焦虑”和“考中焦虑”心理如何调适?考试当天吃啥能为学子备考助力?人民网健康整理这一份“从容备考指南”,干货满满地送给学子和家长,祝学子们旗开得胜! 专家提醒正确对待“考试焦虑” 随身带瓶水 许多人在重大考试前,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焦虑都不利于考试发挥,适度的紧张和兴奋能激发学生挖掘出更多潜力。 如果“考前焦虑”导致了一些比较严重的生理症状,比如失眠、心跳加速等,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建议考生们通过跑步、散步等方式进行生理上的放松;通过和父母、朋友聊天等方式进行心理情绪的释放等。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梁琪表示,要避免产生“反弹效应”,也就是说,越关注不好的事情,越容易将不好的情绪放大,进而陷入情绪困扰中,加剧这种焦虑和浮躁。 考生和家长都要给出积极的心理暗示。面对步入考场之后的紧张情绪,梁琪提供了一个小诀窍:“建议孩子们随身带一瓶水,人在紧张和焦虑的时候容易喉头发紧,然后越发心慌,这个时候,不妨拧开水瓶喝一小口水,帮助喉头放松,也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如果考生在某一门考试中发挥不尽如人意,家长应跳针

关系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体现社会文明水平……无论在何种维度,垃圾分类都不是小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垃圾分类是家庭最直接、最简便也最有效的环保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改变对垃圾“一锅烩”的传统处理方式,多上点心、多动动手、多走几步路,做到分类投放,就是在源头上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自家的贡献”。 只有一个个家庭动起来了,才能串联起整个国家的行动力。因此,对于家庭的督促引导是重中之重。而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主要受到妇女的影响,所以引导妇女重视垃圾分类,就是引导了整个家庭。 家庭工作是妇联传统工作和优势领域,长久以来,在常态化的服务和联系中,妇联与妇女和家庭形成了亲近的情感距离,在引导家庭垃圾分类上有着天然优势。此前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中,便明确“妇联负责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同时,妇联在推广垃圾分类方面已有了不少探索。不久前,全国妇联启动了“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对于家庭文明创建有了更大举措,这些都是实现垃圾分类持久长效的推动力。 对于跳针

阅读提示 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传统的老年照料模式是否能满足老年照料需求,是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同时老年女性的照料缺口大于老年男性。本文作者分析认为,缩小中国老年女性照料缺口,应继续发挥家庭在老年照料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加社区服务的模式,科学规划养老机构的布局和建设,实施老年照料的供给端改革,解决养老机构供给结构不平衡问题。 我国正经历快速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5年的10%上升到2050年的28%,这使老年照料成为公共议题。家庭照料是传统老人照料方式,但随老龄化程度加深,老人子女数量减少,从多子女负担一对老人,变成一个小家庭要照料多个老人;同时子女大量外出工作,传统老人照料模式正面临挑战。传统照料模式能否满足老年照料需求,是个亟待回答的问题。笔者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基线调查和第二轮追踪调查数据开展了研究。 当前我国老年人照料的现状与特点 当前,老年人照料需求大且城乡差异、性别差异明显,家庭照料仍是老年人照料的主要形式,市场化照料、社区照料等非传统照料方式不普遍,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料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照料需求,老年人家庭照料主体选择存在性别差异。跳针

  这个看脸的社会,是如此的残忍与现实。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美即是好”——人类,总是倾向于将美貌与其他积极的品质联系在一起。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定义美?   人类先天会识美人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有很多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在互联网上看到此类争吵。但人类对面孔的审美,又是如此高度一致。   我们本身就具备一种能力,可以快速分辨出哪些面孔更美。早在上世纪,科学家就已证明了这一事实。例如,在婴儿面前分别摆放两组成年人判定为“美”和“丑”的面孔照片。结果发现,婴儿凝视时间更长的面孔,正是成年人认为美丽的面孔。   婴儿对面孔的反应,尚未受文化背景影响。这种审美偏好与面孔的种族、性别也无关。这表明了,人类对面孔美丑的判定,是存在一种先天机制的。   平均化的脸更具有吸引力   上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了关于“颜值”的研究,科学家尝试着解答什么是美。1878年,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展示了一种名为“复合摄影”的新技术:将不同人的面孔照片,投射到同一张相片底片上,由此得到一张复合的、平均的面孔,合成出来的面孔更俊朗。   到20世纪末,科学家提出“平均脸假说”。利用计算机技跳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