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子花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6 00:51 点击:897133

  昌江讯(夏子俊)5月21日,昌江区召开区级总河长和总林长会议。昌江区委书记罗璇出席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吴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恩清,区政协主席陈华清,区领导程步才、刘海、彭庆鉴、汪立胜出席会议。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罗璇指出,去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河湖治理取得实效,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但是部分问题还是存在。对此,全区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就今年河长制林长制工作,罗璇要求: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折不扣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各项工作,共同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不断提升昌江的生态优势。  ——强化综合施策,着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提升。要突出保护好水资源,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加强水生态建设,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治水转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环境,让生态美虾子花

  5月23日,市政协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春萍一行来到乐平市,对瑶冲瑶族特色村寨建设、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在乐平市浯口镇瑶冲瑶族特色村,张春萍边走边看,实地查看村寨建设情况,并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该村建设设计、施工建设、资金运转、村落保护等方面情况汇报,对下一步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提出要求。  张春萍强调,一要抓好标准建设,在制定高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图标准施工、验收;二要突出民族特色,要深度挖掘瑶族文化特色,科学设计功能布局,从长远角度考虑好瑶文化中心、观景楼等建设的功能设置,充分展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同时,还要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三要加快项目进度,做好运营招标前期工作以及沿线治理,加快速度,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四要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五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真切感受特色村寨建设对他们未来生活带来的实惠,大力支持村寨建设。  在位于乐平市双田镇的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张春萍来到生产一线,实地查看了从选药到包装的整个生产过程,并详细了解企业经营虾子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绿色发展的任务更加重要而紧迫,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才能最终带来丰厚的生态红利。  今年以来,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利用煤化工企业产生的炉膛渣、粉煤灰及当地的风积沙、黄河泥为原料制作地砖、外墙砖、环保砖,打造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作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链。实行能源梯级利用,亿利洁能、鑫旺氧化铝、荣信化工等企业实现余热转供,兴辉陶瓷利用化工驰放气生产陶瓷产品。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培育“三废”循环再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将“三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实现资源再循环、再利用,先后引进圣龙大地低汞触媒、新创废旧家电、航兴宏达废酸废碱、共同低碳碳回收及可燃驰放气等回收再利用项目,不仅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还提升了对外形象。  此外,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加大闲置资产清虾子花

  5月中旬,德化县泰生元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与宁波储鑫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合作将英山淮山产品推向英国、美国、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是德化县英山珍贵淮山农民合作社继2017年获得出口备案资格后,首次落地的产品出口项目,预示着英山淮山将正式“走出去”。  德化县是福建省25个一类老区县之一,全县共有老区乡镇13个,208个村(社区)中有133个是老区村(社区),老区人口22.1万。过去,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一度十分缓慢。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德化老区人民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山区老区迈向现代化的路子。  农旅“联姻”美了农家富了村民  走进英山村,满眼春意盎然。在英山村集中连片的淮山种植示范基地,一排排支架竖立在田间,等待着淮山藤顺杆而上。  英山村素有德化“南大门”美称,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长期以来,都是龙浔镇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淮山种植历史。2010年,英山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李福龙,创办了英山珍贵淮山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在英山集中连片种植淮山200亩。自此,英山跳出传虾子花

  当前,泉州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正是打造全域旅游的好时机。我市日前下发文件,提出将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构建“亮点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间在生态连绵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响“海丝泉州”品牌,建设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年接待游客总量95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  优化布局  培育“一中心多点布局”文旅业态  长期以来,古城文化游都是泉州旅游产业的一大招牌。我市将进一步深挖古城内涵,打造“一城、一山、一港”文旅品牌。  “一城”方面,除了以西街为中心的市区古城以外,我市将加快刺桐古港、崇武古城、永宁古卫城、岵山古镇、梧林古村落、洛阳古街等项目开发,挖掘闽南文化、海丝文化、非遗项目、文物遗迹、博物馆等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加大文创商品研发力度,加强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线路推广等,着力打造“一中心多点布局”文旅业态。  “一山”则重点围绕“山水田园”生态旅游精品打造。其中,我市将进一步做优生态康养休闲游,开发天然氧吧、地质科普、气象景观、山地避暑等生态休闲产品,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田园综合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海洋虾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