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项目创业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0:42 点击:895095

近日,邯郸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医疗器械“清网”行动方案,决定于5月至今年年底组织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规范网络销售 秩序。 行动分为企业自查、集中检查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以“四清理四查处”为重点:清理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第三方平台,重点查处第三方平台未经备案擅自为入驻企业提供医疗器械交易服务,直接参与医疗器械网络销售,未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技术条件、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等行为;清理违法违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重点查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线下”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者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证,“线上”未办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超出经营范围销售医疗器械,以及未按规定贮存和运输医疗器械等行为;清理利用网络销售的非法医疗器械产品,重点查处销售未取得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的非法医疗器械,产品标签说明书与注册信息不符等行为;清理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信息,重点查处“线上”展示的企业及产品信息与“线下”许可(备案)及注册(备案)信息不一致、展示虚假企业及产品信息,以及未按规定在网站首页及产品页面显示企业许可(备案)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备案)信息等行为。 (记者李晴 通讯员赵春辉)小项目创业

【知识卡片】 人类健康最终取决于保证人类良好健康和富有生产活力的生计所必要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例如淡水、食物和燃料来源的可及性。如果生态系统服务已不能再满足社会需要,生物多样性损失就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重大影响。 生物多样性损失意味着大自然中许多化学物质和基因正在消失,而我们还未发现这类物质和基因早已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健康效益。 获得充足、丰富的营养食物是一项基本的健康决定因素。在人类营养方面,生物多样性可以确保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并提供所有作物、牲畜和食用海洋物种的基因资源。因此,要保证健康的当地饮食,在营养充足方面达到平均摄入量水平,就必须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加强和增进粮食生产,通过灌溉、使用化肥、植物保护或引进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可以影响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全球营养状况和人类健康。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还体现在它对于卫生研究和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地,使用药用植物是传统医学和补充疗法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药用植物通过收集野生生物种群和栽培植物来提供。对于许多社区而言,来自生态系统的天然产品除了可作食物之外,还具有医药和文化用途。 虽然合成药物可有多种用途小项目创业

  很多需要长期服药调药、定期复诊的患者,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去医院开药太麻烦、挂不到号等因素,出现了自行停药、不能及时复诊等问题。记者日前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简称“北大人民医院”)获悉,为更好地实现“诊后有人管”,给患者提供更多便利,从而提升患者获得感,北大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实现医院“智慧服务诊后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提供便捷、安全、可及的智慧化服务,改善患者“因药就医”的问题,提升患者诊后医疗服务水平。   患者诊后管理存在诸多不便   当前,虽然智慧服务已优化了患者诊前、诊中的医疗流程,但患者诊后管理还存在诸多不便。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以及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推进,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肿瘤等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指导的患者的复诊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在就医购药中,很多人存在“因药就医”的问题,不仅给患者造成麻烦,还会对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浪费。因此,面诊购药、复诊续方、诊后服务等临床便捷性需求逐步突显。   据了解,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小项目创业

5月21日,2019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在江苏南京启动。启动仪式现场的大屏幕前,两只手捧起的青花瓷大碗里装满大米,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在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支撑下,我国粮食产业正在迈向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 怎样让粮食产业更“智慧”?如何用科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在现场进行了采访。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在2019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一台粮食平仓机器人吸引了诸多参观者的目光。 “这台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实现粮食平仓,降本增效,实现了粮仓平仓的信息化、智慧化。”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智慧分公司总经理陈召安介绍说,它的工作原理是在粮仓顶部安装吊臂,把机器人安装上去,通过激光和算法测试粮食高度,根据不同高度和粮食品种设定平仓力度。使用这台设备,700平方米的粮仓3小时即可完成平仓。 目前,这一新技术已经在江苏昆山部分粮仓进行试点使用。“今天的展会上,这种机器人反响很好,很多企业提出对这一技术的采购意向。”陈召安说。 在江苏,更多技术正在推动“智慧苏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首个基于云架构的省级粮食智慧云平台投入运行,并率先与国家级平台实施小项目创业

玉石床垫能治病?药监局:权威部门法定机构从未认定过 ▲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向市民宣讲药品知识 记者 文翰 摄影报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石大多被赋予美好寓意,更传承下如花似玉、温润如玉等诸多成语。当今社会,玉石除了作为装饰物、饰品,有的还被商家冠以具有保健甚至治疗疾病功效的玉石床垫,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昨日开始的药品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市药监局专家表示,玉石治病缺乏科学依据,保健效果也有待考证。一引起人花费数千上万元购买的玉石床垫,并没有商家宣称的治疗保健效果。 为啥子没得效果? 5月21日至5月26日,全国药监部门集中开展药品科技周活动。 昨日上午10时,渝北区空港广场,重庆市药监局举行线下宣传活动,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向市民分发各色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知识宣传资料和环保袋、毯香正气液等。 68岁的刘大爷说起了自己的遭遇。他患有风湿和腰椎间盘突出,去年冬天花费8000多元购买了一款带有电热功能的玉石床垫。商家称,这种玉石床垫对他的病症有治疗作用。 “刚开始使用时,人感觉轻松了不少,现在觉得越来越没效果。天气热了,我没开电热功能,睡在上面跟睡在石头上没区别,儿女们都说我被忽悠了。我想把床垫收起来,又舍不得,万一还是有点效果呢?”刘大爷说。 对此,小项目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