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宁北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2 01:44 点击:853015

智慧新农具让春耕呈现新景象  田间机器人、植保无人机、智能节水设施……智慧新农具让春耕呈现新景象   本报北京4月5日电 (记者高云才)通过智能终端操控,无人驾驶植保机器人在田间转弯爬坡,无人驾驶植保飞机在地头低空作业,固定在地垄的无人值守喷灌滴灌节水设施根据土壤墒情不时补水……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慧新农具使春耕一改长期以来人挑肩扛、马嘶人忙的景象。“喷药、除草、施肥,咱这农业机器人可能干了!”河北省磁县天道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淑芹头一遭用上了装有智能终端装备的植保机器人,甭提有多高兴。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春耕春播,不误农时,各地智慧农机大展身手,春季农业生产进展顺利。清明前夕,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2.1亿亩,完成春播意向的15.5%。其中,粮食已播9500多万亩,完成10%,进度同比持平。分品种看,早稻已育秧92.0%,已栽插25.4%。中稻(一季稻)已育秧23.7%,春玉米已播7.9%,春小麦已播26.0%,薯类已播30.9%。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各类农作物春播进度均同比相当。   智慧新农具,紧盯全程、全面发展目标,推进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春耕期间,全国已经装备各类农机具2200万台(布衣宁北

激发创造的力量(新中国的“第一”·70年)  第一件专利证书激发创造的力量(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我国第一件专利证书。 胡国华(右)在获得第一件专利申请后接受采访。   胡国华提供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提供的我国专利发展数据。   在日前落幕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新中国第一件专利证书备受关注。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原航天工业部207所工程师胡国华,提交了我国第一件专利申请,专利号“85100001.0”。以此为起点,我国的专利申请步入正轨,走上了快车道。   目前,我国已分别实现了两个100万件的突破,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和“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00万件的国家”,PCT国际专利申请位居世界第二位。   背景故事   1984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1985年4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施行的第一天,原航天工业部207所工程师胡国华,在当时的国家专利局专利申请受理处,提交了我国第一件专利申请,并在当年12月获得授权。   经过多年发展,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已深入老百姓的布衣宁北

“扎根基层就要干出样子”(时代先锋)  “扎根基层就要干出样子”(时代先锋)——追记贵阳市公安局贵筑派出所民警马金涛 马金涛在工作。   资料照片   清明来临,贵州警察学院校园里的山岗上,手持鲜花的人们驻足凝视,面向公安英烈墙鞠躬默哀。黑色墙面的最末端,刻着一位基层社区民警的名字:马金涛。   去年12月20日,如果准时下班,他就能陪生病的妻子一起去医院做检查;如果他不主动请缨参战,抓捕行动或许就要从长计议……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在当天抓捕涉毒犯罪嫌疑人时,马金涛被对方用弩箭刺破心脏,经抢救无效于当日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这个春天,他被中共贵州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他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继续前行。   “河南腔贵阳话”   ——门外汉成了大伙称赞的“小马警官”   2013年大学毕业,马金涛考进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成为贵筑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就像鱼入大海、鹰击长空。”新警培训结束后他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庆祝自己终于圆了从警梦。   笔录不会记、法律知识不熟悉、矛盾纠纷调解不成功……初入警营,兴奋劲儿还没过,非科班出身的马金涛便陷入不懂业务的困惑。为了早日上手警务工作,他开启疯狂学习模式,买来一堆公安布衣宁北

  在扑救山西沁源县“3·14”森林火灾中英勇牺牲武俊文等6名同志被批准为烈士   新华社太原4月5日电 (记者梁晓飞)记者从山西省政府获悉:近日,山西省政府批准在扑救沁源县沁河镇南石村“3·14”森林火灾中英勇牺牲的6名同志为烈士。   2019年3月14日15时35分许,沁源县沁河镇南石村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接到报告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2000余人扑救。在扑救过程中,因风向突变,7名沁源县森林消防工作人员被困火场,经全力抢救,其中1人轻伤,6人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武俊文、阴楷、牛鹏飞、平亚琦、霍成和杨智丞6名同志在扑火过程中,英勇无畏,挺身在前,他们无私奉献,为抢救森林资源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他们是永远值得铭记的英烈!布衣宁北

70年 父子接力守护  70年 父子接力守护   程绍光、程祖全父子是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下坝社区村民。1949年11月,黔江县解放后,县上把在当地牺牲烈士的坟墓迁移,建起烈士墓地,村民程绍光开始义务看管。1982年,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黔江革命烈士陵园建成,为了看管好陵园,程绍光干脆搬到陵园里的门房居住。   2007年,程绍光临终前对儿子程祖全说:“宁肯自己吃点苦,也要把烈士墓看管好。”时年38岁的程祖全接下父亲的班,又成了烈士陵园的看护人。如今,程祖全已看管烈士陵园12年,他和父亲共为烈士守墓70年。2018年5月,程祖全成为烈士陵园专职看护员。   “我要像父亲那样,为烈士守墓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程祖全说。   图为在重庆市黔江革命烈士陵园,程祖全(左三)正在给前来扫墓的小学生讲解红军故事。   杨 敏摄(影像中国)布衣宁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