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28 04:54 点击:850702

  碧水保卫战!山东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制度   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促进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完成国家下达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自2019年起,山东根据各市国控和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同比变化情况和达标情况,开展省对各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全力支持打好碧水保卫战。   开展断面达标基本补偿。对各市考核断面的21项考核指标年平均浓度进行年度考核,全部达到年度水质考核目标的,可按照断面数量获得1600万元-2000万元的断面达标基本补偿资金。   开展水质同比变化补偿(赔偿)。单个考核断面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氟化物等4项考核指标月浓度,同比改善1个百分点的市,省级给予4万元的补偿。4项考核指标月浓度同比恶化1个百分点的市,向省级缴纳5万元-200万元的赔偿资金。   开展水质类别管控补偿(赔偿)。对考核断面21项考核指标水质类别提升情况进行月度考核,水质类别提升的市,每断面给予20万元-50万元的断面提升补偿资金。   开展劣五类考核赔偿。对各市考核断面水质类别劣于Ⅴ类的情况进行月度考核。断面水质月浓度劣于Ⅴ类水质的市,按照每断面100万元向省级缴纳赔偿资金。   开展跨市饮用水水源地补偿(赔偿)。对媳

北京世园会生活体验馆——有阡陌交通 是田园集市  有阡陌交通 是田园集市(北京世园会风采) 图为北京世园会生活体验馆。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北京世园会园区的东北隅,坐落着一座由7个建筑单元聚合而成的组合式建筑,穿插其中的条条街巷将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充满温情的小小村落,这就是生活体验馆。远山近水、果树麦田、街巷纵横、房舍人家的景象,让“阡陌交通、田园集市”的设计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体验馆场地原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穿过,路两边都是高约15米的旱柳。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旱柳树干粗到一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最初现场踏勘的时候,这条柳荫路就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也给我们提供了最初的设计灵感:何不守着这条柳荫路把生活体验馆营造成一座属于这片土地的美丽村落?”主设计师郑世伟说。   最终,设计方案就依托这条柳荫路,7个建筑单元分居道路两侧,营造出一片开放的生活聚落。生活体验馆也是园区主要场馆中体量较小的,在远处,甚至看不到它,完全掩藏在自然中。   “为保护场馆范围内保留的40棵原生旱柳,我们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手段施工。如今,站在屋顶的院子里,枝蔓探进院子,树冠在半透明的玻璃后面摇曳,人们在这里能找到农家院落的感觉。”北京城建媳

  新华社天津4月3日电 题:农民重回土地 再造“鱼米之乡”——来自渤海湾畔的乡村振兴探索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   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站在农田旁的王长利老人举目远望,心怀期待,“今年保准又是一个丰收年!”   王长利老人的田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北塘街宁车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里一度有大批村民外出打工谋生活,土地闲置无人问。但如今,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壮大,不但重现“鱼米之乡”,农民也更愿意回到土地上,种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基础改善显生机   宁车沽位于滨海新区北部。据北塘街办事处副主任张振山介绍,当地共有6万多亩土地及养殖水面,资源总量算得上丰富。   尽管距离繁华的滨海新区城市中心只有十几公里路程,但在过去,宁车沽房屋陈旧,交通不便。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守着土地过日子,土地撂荒。   “以前都是土路,甭提多难走。”宁车沽西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钢回忆,一下雨,土路泥泞没法儿走,鱼虾运不出去,村民只能干着急。   今天再看宁车沽,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进村的主干道大部分完成路面硬化,马路两侧是成片稻田,成熟时节风吹稻花香。养鱼池水面上波光粼粼,点缀其间。   农业媳

甘肃借房娶妻贫困户“摘帽” 种树养牛日子添“新愿”  中新网兰州4月3日电 (张海民)站在开阔的沟畔,64岁的高生学感到莫名兴奋,身后是世代居住的村子新庄湾,眼前是成片的核桃林,苗木立在整齐的“田字格”里,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新庄湾村地处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全村337户居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126户,高生学老两口常年身患慢性疾病,建档立卡时被乡村干部确定为扶贫对象。 高生学种植的玉米丰收。 张海民 摄   繁华的泾河川在距离村庄10里外的山下,一条崎岖的山路把村子封在山后,几十亩薄田“挂在”山上,一年收成仅能糊口。高生学至今记得,自己结婚时,家里实在太穷,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向邻居借来一口破窑洞,才把妻子陕兵郎娶进了门。   “吃水更困难,整村人都要到沟里一处泉眼里去挑,一个来回需要40分钟。”在高生学的记忆中,贫穷仿佛是从祖辈那里就有的,行路、居住、吃水,件件难题击碎了高生学的梦想。   高生学有四个女儿,按照当地风俗要留一个女儿在身边为他养老送终,高生学却把女儿们都嫁了出去。“这穷地方要招个‘攒劲’的女婿没人愿意来,不如都嫁出去得好,不能让娃儿们也跟我一样受穷。”高生学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生学患上冠心病、高血压,妻子也得了慢性胃媳

男子坚持寄信,一次86封,6年上千封,到底为啥?  山东省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136位烈士长眠于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家在哪里。从2014年开始,每半年一次,86封信会从菏泽张和庄烈士陵园寄出。收信人是那些原籍住址可查的烈士,寄信人是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一些信被反复退回陵园,一些信最终达成使命。   截至目前,他已经帮11位烈士找到家人。    七十多年前的惨烈一战,136位战士以身殉国,成为“无名烈士”   张景宪从小在张和庄长大,他的一个使命就是守护坐落在自己村里的这座烈士陵园。   1982年,张景宪成为一名军人,1985年在那场边境战斗中,他亲眼目睹过战友的牺牲。退伍返乡后,村西头的这片陵园常常唤起他的从军记忆。2007年,张景宪当选为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一次清明节的扫墓活动触动了他,他想帮这些烈士找到家人。   张景宪:我在这个社区当党支部书记是最基层的烈士陵园守护者。我也在前线当过兵,尽管牺牲的这些烈士不是我部队的人,不是我这一批战友,但是他们在前线参战的年龄都是二十多岁,所以我对烈士有不同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把帮烈士找家当成一种责任。     张景宪询问了村里的老村长,走访了菏泽的档案局、党史办,但都没有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