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1 07:48 点击:844432

医生鼓励市民遇心跳骤停“大胆按!”  医生鼓励市民遇心跳骤停“大胆按!”  专家呼吁,公共场所应广布AED,推广急救技能培训;北京市卫健委正制定方案推动安装AED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留永健   ■ “东单救人事件”追踪   协和医生“组团”救回东单体育馆球友一事(详见本报3月27日A10版),在社交网络仍热度不减,除了热议“东单地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区域”,更多网友开始关注隐藏在个案背后的院外急救问题——如果没有医生、没有AED,这位球友还能救回来吗?专家呼吁,公共场所都应设置AED,急救技能也应走进千家万户。   现状   北京约有150台“救命神器”   这次急救中,大展身手的除了协和的医生,还有东单体育馆的一台AED——电击除颤4次后,该市民恢复了窦性心律、转送到同仁医院急诊科。   北大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熊辉告诉记者,AED俗称救命神器,而且是老百姓也能使用的急救仪器。对于抢救呼吸心跳骤停非常重要,能将室颤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在国外,机场、赌场、市政府相关部门等场所都会设置AED,便于公众使用。随着国内急救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AED走进人流密集场所,他认为,所有公共场所都应普及AED。   不少专家发出了同样的呼吁。微博认证用户@急救医生贾北京中医药大学

西安女工被杀案重审 “凶手”获判无罪  西安女工被杀案重审 “凶手”获判无罪  29年前一女工被杀,同楼男子王华州涉案被判死缓入狱20年;西安中院重审判决认定缺乏证据   3月22日,王华州(中)在律师陪同下从西安中院领取重审无罪判决书。受访者供图   西安中院重审判决书判决王华州无罪。受访者供图   29年前的一起命案,让王华州经历了近20年的“牢狱之灾”。   1990年5月,西安电力电容器厂一女工遇害,同住该楼、时年30岁的王华州被锁定为嫌疑人。1990年5月,王华州因故意杀人罪被刑拘,同年7月被逮捕。1994年8月,西安市中院一审判处王华州死缓。随后的二审维持这一判决。   2010年王华州刑满释放后开始申诉。2017年,最高法书面回复王华州,“陕西省高院已对此案立案审查”。2018年6月12日,陕西省高院撤销了对于王华州有罪的终审裁定,以及此前西安市中院的一审判决,责成西安市中院重审此案。   昨日,新京报记者从王华州代理律师许小平及西安中院处获悉,西安中院已于日前对“王华州故意杀人案”下达重审判决书:王华州犯故意杀人罪的事实不清,在案证据尚未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判决王华州无罪。   王华州表示,已和代理律师计划,待重审判决10天上诉北京中医药大学

  失独家庭需要关怀而不是防备  ■ 社论   将失独家庭列为扫黑除恶摸排对象,不仅暴露了一些基层单位对失独家庭可能存在的某种防备心理,也与当前公共政策层面对失独家庭的关照指向背道而驰。   据澎湃新闻报道,继湖南湘潭福利社区将失独家庭列为扫黑对象后,又发现山西忻州卫计委也将失独家庭纳入扫黑工作。山西省忻州市中心血站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19日发布一篇名为《开展扫黑除恶治乱,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文章,列举了忻州市卫生计生委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摸排的重点内容,失独家庭包含其中。   本是弱势群体的失独家庭,出现在两个地方的扫黑除恶工作部署中,这不啻为对失独家庭的二次伤害。   虽然这两个地方的扫黑除恶都涉及失独家庭,但并不等于直接将他们定性为黑恶群体,而只是作为相关线索的摸排重点之一。即便如此,此一做法也明显失当。它不仅暴露了一些地方对于失独家庭可能存在的某种防备心理,也与当前公共政策层面对失独家庭的关照指向背道而驰。   比如,2008年开始,国家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设立了扶助金,相关发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原国家卫计委也曾明确回应将制定对失独家庭的细化政策。在地北京中医药大学

反刺传销人员系正当防卫:让正义“反击”不向不法低头  反刺传销人员系正当防卫:让正义“反击”不向不法低头 扫描二维码 微信看“沸腾”   扫描二维码 微信看“新京报评论”   一种说法   一系列正当防卫案的认定,表明正当防卫的理念正在逐步从以往机械地恪守规则,向着符合常情常理的正义的防卫观转变。   反刺传销人员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微转发消息,浙江省杭州市检察院对拒绝加入传销组织,刺伤传销人员,涉嫌故意伤害罪的盛春平作出不起诉决定,认定盛春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最高检官微亦指出,依法对盛春平作出不起诉决定,有利于填补公权力保护的隙缝,织密织强法律保护网;有利于震慑犯罪,遏制传销犯罪的扩散;有利于弘扬正气,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从“于欢案”“昆山反杀案”到“赵宇见义勇为案”“涞源反杀案”,再到“盛春平反刺传销人员案”,这些案件的处理,不仅激活了本就是阻却违法的正当防卫制度,而且越来越符合天理人情,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真正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去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就通过下发指导性案例,引导司法机关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使理论上过于苛求防卫者的防卫制度,在实践中能发挥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才集聚、城市收缩,正在塑造中国城市未来格局  人才集聚、城市收缩,正在塑造中国城市未来格局   城市与人   对于人口正发生变化的城市,尤其是收缩的城市,需要政府在人口流动与计划、规划之间做出转变,不能依旧假设城市与经济的增长是无限的。   自2017年以来,城市间人才流动加剧。根据多个城市发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来看,过去一年里的人才流动,以南方的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部分中西部城市吸引的人才为多。其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深圳、广州,其次是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长沙、宁波与合肥。   但与此同时,部分城市的人口则处于收缩状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龙瀛通过卫星图像监测了2013年至2016年间,中国超过3300个城镇的夜间照明强度,结果发现其中有938个城镇,即28.4%城镇的灯光强度变暗。这意味着这些城市正处于收缩的状态,城市人口在不断地流失。   问题是,人口的流失是否一定是坏事?   人口流失未必是坏事   人口的空间再配置,或者说人口的自然流动,本来就是一种世界普遍的现象。以国家发改委2019年2月21日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为例,它的出台,就是中国人口不断集聚、流动的注脚,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   以中国当前60%左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