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与开始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3 03:40 点击:793782

给教师放恋爱假 杭州一中学走红  给教师放恋爱假 杭州一中学走红  同时还有“亲子假”“幸福假”福利假期,增加教师幸福感;当地教育局称允许学校适度创新   校办公群向教师通知设“恋爱假”的决定,受到教师欢迎。受访者供图   丁兰实验中学老师袁海明就“恋爱假”一事接受杭州电视台采访。杭州台新闻截图   杭州一所中学的教师,每月可申请两次半天的“恋爱假”,此事在网络上受到关注。此举引来“羡慕”声,同时也招致不少疑问:多了“恋爱假”是否真的能脱单?公办学校放假是否需要审批?   昨天下午,新京报记者从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证实,这所“走红”的学校名叫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系一所公立初中。该校工会主席楼旸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该校有40%未婚老师,推出“恋爱假”,是根据“青年教师的需求”。   对此,有教育专家表示,学校打“感情”牌,留住青年教师行为无可厚非,亦体现人文关怀。   学校有“亲子假”“幸福假”“恋爱假”   “经校长办公室会议讨论决定,从本月起,未婚或已婚未育的老师,可享受恋爱假”。1月15日,丁兰实验中学的校办公群里,老师们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一赵姓校长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丁兰实验中学有124名教师,1300余名学生,36个教结束与开始

  “我妈妈是外卖配送员”这告白为何让人泪目?  一家之言   对于母亲的职业,男生体现出一种坦诚。他既保持了自尊,也没有煽情。   最近,一个叫李仁志的初中生,对着同学讲述自己的妈妈是外卖配送员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是对细节的描摹。“我妈妈是外卖配送员”感动了网友,“外卖配送员”是外壳,内核是男孩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那一份对母亲职业身份恰如其分的认同,以及从中传递出的善意。而这种职业观与善意,可能正是成人世界普遍欠缺的。   必须要提到的是,尽管男孩只是在参加一档节目,但敢于站在同学面前,向他们介绍自己母亲“卑微”的工作,这就是一种勇气。而且他身上体现的那种从容与真诚,绝不是刻意表演就能表现出来的。这也阐释了什么叫“三观正”。   他说自己的母亲在送外卖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不理解与责难,所以,他也能理解环卫工的不易,每次见到环卫工,都会对他们微笑,因为他们也会对妈妈报以微笑。在陌生人社会,一个人能对环卫工报以微笑,这非常难得。或许他是因为自己母亲常常得不到尊重才这么做,但能有这样的意识,足以说明这个孩子的善良本质。   他在“演讲”中呼吁,“结束与开始

深圳女童被家暴之后:谁来保护她?  深圳女童被家暴之后:谁来保护她?  警方已留有监护人的施暴记录,无论女童将来去向何方,当地妇联、民政和公安部门都会加以关注 家暴视频截图。 通往女孩家的巷子。 新京报记者 庞礴 摄   城中村的小学放学。新京报记者 庞礴 摄   8岁的刘晓晨(化名)或许想不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片段,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波。   网络疯传的三分半钟无声视频,画面中穿着短袖短裤的刘晓晨打着赤脚,坐在塑料凳的三分之一处低头学习,身子挺得板直。她的母亲拿起扫把、凳子和课本,击打在她的脸上、头上、背上,刘晓晨没躲也没抹眼泪,摔倒在地又爬起来,辫子散开再扎上,摆正凳子,坐回去,画面恢复平静,直到下一次打击再次到来。   这是一段家庭监控视频,摄像头从客厅的一角俯视着圆饭桌、书桌和俯身学习的两个孩子。视频发布在网上不到两天时间点击过亿,数万的转发与评论要求撤销女孩父母的监护权,还有人询问领养女孩的途径。   2018年12月23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办妇联介入其中,将女孩刘晓晨从家中带离。   她随后进行了全面心理和身体检查,宝安区西乡街道办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身体和心理检查结果显示女孩非常健康,后期调查显示,她在学结束与开始

保健品疑致心肝受损 无限极致歉申请调查  无限极产品疑致女童心肝受损;无限极公司发布情况说明并道歉,表示正申请政府部门介入调查  保健品疑致心肝受损 无限极致歉申请调查 无限极门店内陈列着多种无限极产品。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北京一家无限极门店外景。   1月16日,陕西的田女士在网上发帖称,其3岁的女儿服用了多达8种无限极保健产品,3个月后陆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1月17日,无限极公司就此事致歉,并表示公司已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介入调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有关无限极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的质疑声不断。1月17日,记者探访北京一家无限极门店,自称店主的一位女士介绍,买够价值500元的产品即可成为无限极会员,当发展新“组员”后且销售的产品足够多时,自己的级别也相应上升。   3岁女童服用3月后心肝受损   自称“幼童疑因无限极致心肌损害事件当事人”的网友田女士发帖称,2017年,其3岁女儿因口臭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无限极经销商樊某的推荐与指导下,给孩子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保健品。到第三个月,她发现孩子出现眼睛充血、异常出汗、头发黄枯等情况,但数次将情况反馈给樊某,得到的回应总是“正常反应,不要去医院,继续服用无限极病就好了,不然结束与开始

  在讨论“安乐死”之前先把缺失的死亡教育补上  斐然成章   当前,开展积极有效的死亡教育显然更有紧迫性。   近日,“八旬老人不忍病妻受罪拔呼吸管”的新闻再次引发了大众对安乐死的讨论。   事件很简单,黄阿婆患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气肿,抢救后靠插呼吸管维系生命,随时可能死亡。丈夫徐大爷不忍心妻子受病痛折磨,就伸手将插在患病妻子咽喉里的呼吸管拔掉……所幸的是,徐某的拔管行为被现场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经紧急救治,拔管行为没有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安乐死,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般是指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危重濒临死亡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处于极端痛苦之中,在本人或亲属的强烈要求下,经医学鉴定、有关部门认可,用医学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可以看出,安乐死是一个有着医学程序和医学伦理的科学命题。不过,安乐死却又不仅是一个医学的问题。在任何国家,安乐死都涉及法律、伦理、社会、家庭、观念等等的系列争论。换言之,个体生命自医学上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肉身就承载着多重的附加元素,重新定义和规训着他的一切,包括死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安乐死的概念,我国结束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