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近在咫尺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1:25 点击:773010

  因为改革,让我们的红利释放,也因为改革,旧的红利不再,新的红利产生。本版从劳动力红利和城市红利两个层面,揭示改革开放40年来新旧红利的交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度依赖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打造了世界工厂,同时也收获了出口红利。如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产业转移,劳动力数量的优势正在渐渐消失,出口优势也不复从前,这需要从劳动力质量入手,重新打造人才红利。除了直接挖掘老龄人口的存量红利外,也可以将目光聚焦在年轻人的增量职业教育上,这是人口红利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紧扣实训基地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关键环节,聚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两个重点,坚持政策统筹、资源共建、开放共享,强调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投入、开发性金融、债券融资和吸引社会资本等手段,重点利用“补贷债”组合模式,多措并举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地方政府、行业企幸福近在咫尺

  继“轻轨穿楼”之后,重庆将再现新的轨道沿线景观。28日,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东北半环和4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试运营。其中,轨道交通环线是三次跨江、集连接铁路、公路于一体的快速轨道交通干线。至此,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中西部地区率先突破300公里大关。  据了解,轨道交通环线是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唯一的闭合环形线路。本次开通的环线东北半环串联起沙坪坝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两江新区,线路全长34公里,总投资222亿元,共设车站24座,本次开通17座。  在建设过程中,重庆自主研发了As型车(山地城市A型车),同时广泛应用轨道减震降噪技术,对下穿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建筑的地下线路采用减振垫、浮置板整体道床等减振措施和全天候声屏障吸音板等降噪措施,有效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新线建设中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导向标识系统、LED端墙信息显示系统、人性化扶手和防滑座椅、站内招援按钮等大量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据了解,按照“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和2022年运营及在建线路“850+”的总体目标,目前重庆在建的138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将提速推进,第三期建设幸福近在咫尺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王晓红出版新书《“十三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该书阐释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FDI(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张晓强为该书做了题为《开放发展与世界共赢》的序言。  “一带一路”为“走出去”战略提供通道  张晓强表示,“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提出的重大战略,从2000年起至今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以及工程承包、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快速发展,对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着积极作用。  FDI作为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我国曾经从中受益匪浅——通过引进外资,对于改革传统计划管理的投资体制、价格体制、外贸体制都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带动了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引进了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国际化人才等。  如今,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FDI主要输出国和对外直接幸福近在咫尺

     我国自秦朝起就奠定了的县治基础。当前,中国县域经济以95%的国土面积及75%的人口,贡献了60%的GDP和25%的财政收入。考虑到中国五千年来一直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大、城市人口聚集压力大的独特性,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金融资源的普惠,带动生产力及消费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蓝海中大有可为。   县域金融的主要参与者机构包括县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不同参与者如何产生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笔者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县级政府应当做到“目标有明确性、规划有长远性、服务有针对性”。   在笔者看来,县级政府应着力于顶层设计,打造县域良好的信用环境,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具体来说:   其一,县政府在引导县域经济发展及强化县域金融体系建设中,都应做到目标明确。在确定重点发展产业时,应充分结合行业及市场的综合情况,并在确定目标前充分考虑合理的金融支持路径。不考虑当地资源禀赋,跟风发展热门产业幸福近在咫尺

  从最初的试点产业用地,到建设租赁住房,再到如今的建设共有产权房,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甚为清晰,建设用途一再获得新突破。  12月27日,北京市挂出三宗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共有产权房,且限定销售均价为29000 元/平方米。这是北京首次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销售共有产权房。  国家自2014年开始提出“共有产权住房”概念,今年下半年起,西安市、广东省等多个省市陆续发布推进共有产权住房的实施方案及意见,共有产权房时代正在来临。  共有产权房将与商品房、保障房、租赁住房将构成多主体、多层次的住房体系,助力长效机制的建设。而集体建设用地应用到住宅领域,无疑为住宅市场带来大量新增供应,改善住房供应结构。  作为试点中的城市,从北京楼市实况看来,今年下半年,共有产权和限竞房的入市缓解了刚需市场供需结构,11月北京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略微下降,总体市场平稳。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8.05亿元竞得,土地年限为40年,折合土地楼面价约为1.5万元/平方米。  赞比西是石榴置业旗下子公司,也就是说,主流房企已正式介入集体土地的试点建设中。因宗地限制因素颇多,小B地块将探索商办或商务公幸福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