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d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3 10:54 点击:75971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20余年来,启迪成长,润物无声。在价值理念、工作方法、助人技巧和处事原则等方面,社工学生建设独特能力,内化社工情结与形塑,散发专业气质魅力。虽仍存有在校生与毕业生层面问题,但经专业反思多方构建的努力,必将迎来社工践行正义的真正春天。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 社工情结 专业塑造 感悟与反思作者简介:董郑芳,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2006级本科生;李全彩,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工作着眼培养高起点、实用型,“有基本理论、实务经验及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司法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行政、社区规划、社区矫治、社会政策评估、操作和研究等的高级专门人才。”舶来的我国社工,正以教育为基点,培养与输送人才,构建专业助人艺术,探索规范化与职业化、专业化与本土化路径,响应构建和谐社会倡议,化解转型社会矛盾,提高生活满意度。社会的殷勤期盼,不断激励自我求索成长,高校社工教育任重道远,自1987年北京大学等率先开办社工始,截至2009年,全国224所高校年均毕业生约1万名。其社会影响取决于学生质量。诚spd

房地产新国五条出炉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五项政策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会议确定将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据悉,此次会议确定的细则还包括“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等。spd

未来的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就是让农民进城后真正融入城市经济生活中,这才是未来城镇化的核心与实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展。而近期,城镇化更被决策层赋予了新的内涵。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告里,就明确把城镇化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式。该公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加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其中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2013年还是未来几年,政府都会把城镇化作为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之动力,并通过城镇化来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或如有人所说,城镇化将是未来经济发展之红利。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与实质十八大后,新一届政府把“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之重心及经济增长之动力,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对的,也与现代文明社会经济发展京城相合拍。笔者认为,政府还应把“城镇化”推进一步,使之变为“城市化”。也就是说,我们“城镇化”的核心,不仅仅是让农民走出来到离农村spd

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近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社保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通知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spd

国务院公布《征信业管理条例》国务院日前公布《征信业管理条例》,将于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为在征信业务活动中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条例》做出相应规定。《条例》严格规范了个人征信业务规则:除依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外,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的,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他人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征信机构不得违反规定提供个人信息。另外,《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和限制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信息,包括:禁止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采集的除外。《条例》还规定了个人对本人信息享有查询、异议和投诉等权利。此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惯例,《条例》将不良信息的保存时限设定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删除。规定不良信用信息保存期限的目的在于,促使个人改正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s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