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20:29 点击:723778

  超导材料中发现新量子临界性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房琳琳)物理学家组织网3日报道称,利用固态核磁共振(ssNMR)技术,美国能源部艾姆斯实验室科学家在超导材料中发现一种新的量子临界性,有助于更好理解磁性与非常规超导性之间的联系。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大多数铁—砷超导体都显示出磁性和结构(也被称为向列)转变,但这种转变在超导状态中起什么作用,让科学家很费解。   此次,艾姆斯实验室制造的包含钙、钾、铁和砷以及少量镍的CaK(Fe1-xNix)4As4化合物,呈现出被称为刺猬自旋新磁态——无向列跃迁的晶体反铁磁态。   “旋转或向列波动被认为对非常规超导性起重要作用。”艾姆斯实验室资深科学家尤基·弗露卡瓦(Yuji Furukawa)说,“使用这种新型化合物材料,我们希望只检测其磁波动,而核磁共振是最敏感的检测技术之一。使用固态核磁共振技术,我们发现CaK(Fe1-xNix)4As4化合物中,恰好出现了刺猬自旋晶体反铁磁的量子临界性。磁性量子临界性的发现表明,自旋波动是超导的主要驱动因素。”   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磁性排列形式,在正常状态下,高压下超导电性和磁性之间存在着这种有趣的相互作北斗卫星

杨威:教育田野上的“虚拟”播种人  杨威:教育田野上的“虚拟”播种人   杨威给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做VR技术与教学融合科普讲座受访者供图   创业达人   实习记者 代小佩   “VR技术:听、看、触。”   一名小学生体验完VR课程后在本子上做了小笔记,工工整整的汉字下面还配了手绘图。杨威说,这种时刻让他觉得在VR教育这个领域创业很值得。   10月22日,2018年“创青春—中关村U30”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最终,30位创业者从百强中胜出,斩获年度优胜者荣誉,杨威正是其中之一。   没细想挣钱只想把事做成   2015年中旬,有学校邀请杨威做一场VR技术的科普讲座,他带着VR游戏和产品小样进入校园。“体验完后,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那种眼神告诉我,VR技术让他们的世界与众不同,当时我就意识到把VR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很有意义。”半年后,杨威和另外两名伙伴成立了北京微视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微视酷”),“没细想挣多少钱,就琢磨着怎么把这事做成。”杨威说。   3年下来,这事不仅做成了,还给杨威带来诸多荣誉。他曾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推选为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获得“中国VR行业十大杰出人物”“StrongVR新锐实力导师”等奖项。   “我们北斗卫星

  周一,日本央行公布了9月18-19日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在本次最新公布的日本央行纪要中,多数委员认为继续实行宽松政策是合适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会适当考虑边际效应。   在纪要中,多数委员认为达到2%物价目标的动力仍然存在,不过需要一定时间。   在本次纪要中,少数委员认为市场存在日本央行政策不明晰的看法。他们认为解释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是很重要的。   针对市场关注的国债购买市场,一名委员认为国债市场波动性加剧。   部分委员认为必须检验收益率区间扩大的影响。在纪要中,一名委员认为需要需要保留使政策更灵活的空间。其称由于政策影响可能逐渐减弱,央行有必要进一步放宽政策。   与会的一名委员还称,尽管当前国债市场运行有所改善。但在7月调整政策后,仍有必要继续密切关注金融市场。   纪要公布后,美元兑日元短线变化不大,小幅上行,现报113.14。(文章来源:中金网) (责任编辑:DF381) 北斗卫星

  韦伯望远镜2021年能发射吗  本报记者 张盖伦   被寄予厚望但一再“跳票”的太空天文望远镜詹姆斯·韦伯(以下简称韦伯望远镜),真的能如此前宣称的那样,于2021年发射吗?   3日下午,来北京参加腾讯WE大会的欧洲航天局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马克·麦考里恩(Mark McCaughrean)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没人能打包票这一时间点不会发生变动。“但是,我们相信它可以于2021年发射,我们会一步一步推进工作的完成。”   发射日期一推再推的最强望远镜   一旦发射升空,韦伯望远镜将成为史上最强望远镜,它也被认为是日渐“老迈”的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   它能看到更古老的宇宙,看到早期宇宙形成的第一批星系,甚至还能寻找外星文明存在的迹象。   韦伯望远镜的镜面直径达到6.5米,差不多是哈勃望远镜的3倍。它的主镜由18块六角形反射镜构成,每个镜面的抛光误差不超过10纳米。还有一点很特别,它的运行温度为-223℃。为了防止来自太阳、地球还有月亮的热量干扰,科研人员要为韦伯望远镜撑起一把太阳伞——搭载一个巨型遮阳板。“遮阳板展开后像一个网球场,有20米长,由5层非常薄的薄膜组成。”马克介绍道。   这一切使得韦伯望远镜成为一个庞北斗卫星

为改变人们出行而创新  为改变人们出行而创新  ——以色列“第6届国际智能机动峰会”上的前沿科技   展区入口 本报记者 毛黎摄   今日视点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毛 黎   面向未来交通运输的“第6届国际智能机动(Mobility)峰会”近日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的Habima剧场和广场举行。此次峰会包括两大板块:会议和展览。前者务虚,除重量级人物就智能机动革命、自动驾驶相关内容进行主题演讲外,专家小组还讨论了电动车、交通网络安全、共享汽车、海上智能机动和后勤保障等问题;后者务实,以色列本土为主的近50家公司和机构在广场上搭台“练摊”,向人们介绍它们的理念、研究和产品,交流创新经验和探讨合作。   经过与练摊者交谈,科技日报记者发现,虽然以色列没有汽车制造业,但是善于创新的民众不断从小处入手,通过改进交通体系的某些点,最终帮助改变交通体系的整个面貌。   交通路口管理   提高交通效率   现在城市路面交通工具众多,有摩托车、轿车、公交车,有的城市还有有轨电车。为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效率, Axilion公司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兰·德罗尔表示,他们通过在交通路口安装传感器实时了解车辆情况,并借助控制程序调整交通信号灯,给公北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