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图片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07:41 点击:715356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炸弹包裹 白宫谴责:卑鄙的暴力攻击2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纽约分部及奥巴马、克林顿等人收到可疑包裹。图中为纽约一名排爆警察。原标题: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白宫谴责:卑鄙的暴力攻击【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温燕,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张培、李佑愚】当地时间24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及克林顿,还有金融大鳄索罗斯均收到内有可疑爆炸装置的包裹。与此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纽约市的办公室也收到炸弹包裹,整个新闻编辑室因此撤离。白宫当天谴责这是“卑鄙的暴力攻击”,并表示将采取一切行动保护当事人。据美国媒体24日报道,美国特勤局的技术人员当天凌晨1时扫描检查希拉里在纽约住宅的邮箱时,发现一个简易爆炸装置。技术人员例行检查时,也在奥巴马的办公室发现类似装置。此外,当天一支警方拆弹小分队被派往CNN的纽约办公室处置可疑包裹。美联社称,此前一天,美国著名投资人索罗斯的家中邮箱也出现爆炸装置。一位美国政府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调查人员认为,在希拉里住所附近发现的炸弹与在索罗斯家附近发现的爆炸物有联系。这名匿名官员还表示,其中一个包裹的回寄地址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黛博拉·沃瑟曼·舒尔茨。白宫新闻发言人桑德斯当天就此事发表声明称:我们谴责最近试图二维码图片

美媒声称:特朗普打电话聊八卦 都会被中俄“窃听”原标题美国人又出幺蛾子:特朗普打私人电话聊八卦,中俄会“窃听”【环球网报道记者张骜】美国人挺有意思的。明明他们是世界上情报监听能力最强的国家,并且一直监听外国领导人的勾当。这一点看看斯诺登的棱镜门就知道。但他们怎么老渲染外国“监听威胁”呢?《纽约时报》24日还扯上中国了—美国情报机构警告,特朗普老用私人手机,他和朋友打电话聊的八卦,都被中国人窃听走了。《纽约时报》这篇题为“特朗普给朋友打电话时,中国和俄罗斯人会窃听学习”的文章煞有其事地说,美国情报报告显示,当特朗普给他的老朋友打电话八卦、抱怨或征求意见时,中国间谍往往都在窃听,以便了解如何更好地影响特朗普以及美国政府政策。报道说,特朗普有3部苹果手机,其中有两部被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了修改,以防止漏洞,而第三部没有进行任何修改。白宫官员称,特朗普依旧在使用那部没处理过的手机,因为里面可以保存联系人信息。特朗普的助手多次警告他,他的手机通话不安全,还告诉他,俄罗斯间谍也经常窃听这些电话。在周围人的压力下,特朗普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白宫固定电话,但他仍拒绝放弃使用自己的私人苹果手机。白宫官员们说,他们只能希望特朗普在处理机密信息时不要使用自己的二维码图片

美国紧锣密鼓筹建“太空军” 要在太空部署核武?原标题:美国紧锣密鼓筹建“太空军” 要在太空部署核武?【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李勇 青木 魏辉 柳玉鹏】美国要把军事竞赛之火烧上太空吗?23日在一场太空会议上,美国副总统彭斯高调宣示华盛顿试图从军事上称霸太空的野心:“太空是作战的空间,就像地面、空中和海洋一样,美国将在那里占据主导地位,就像我们在地球上一样。”彭斯领衔的国家太空委员会当天公布了推动筹建“太空军”的更多细节:先成立一个太空司令部让“太空部队”快速成形,然后继续扩充,将“太空军”打造成第六大军种。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称,很可能明年正式建立“太空部队”,“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大的事情”。美国的军事力量本就格外突出,特朗普政府更是显示了对军事硬实力的迷恋,大幅增加军费、退出《中程导弹条约》、威胁扩大核武库……军事上咄咄逼人,美国的国际形象却“断崖式下坠”,眼下美国正因在核导问题上的自私做法受到全世界“炮轰”。“特朗普鲁莽地冲进军备竞赛”,彭博社24日警告道,美国是可以像特朗普说的那样在核武上比俄罗斯和中国花更多钱,但不意味着美国会赢。“倒计时,太空部队就要来了。”《今日美国报》称,一度受到五角大楼抵制、被一些漫画所嘲笑的新军种“太二维码图片

中国在太原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原标题:中国在太原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图)中新网太原10月25日电(李潇帆) 北京时间10月25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北京时间10月25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升空并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郑逃逃摄“海洋二号B”卫星是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它将与后续的“海洋二号C”和“海洋二号D”卫星组网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体系。郑逃逃摄据介绍,“海洋二号B”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测控任务的组织实施。这次卫星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88次航天飞行。(完)二维码图片

原标题:南大教授论文“蒸发”:数据删得掉,学术脸面捡不回科学精神论场写论文也好,写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课,老师都会讲: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经不在了,你的名字连着你曾经写过的文章还留在报纸上、杂志上、书上。正因为如此,我们尊重自己笔下的每一行文字,每一篇文章。然而,日前发生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涉嫌学术不端、百余篇之前发表的论文莫名被撤事件刷新了我们的认知。30多岁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女教授梁莹,在过去的学术生涯中发表近130篇论文,那些所谓的论文,却早已经被删掉或者查不到。而这些文章被撤掉缘于梁莹自己要求,因为被发现抄袭、一稿多投等问题,那些文章已经不是她的荣耀,而是她的罪证,所以它们变成了“看不见的文字”。这件事让我们知道,原来文字也是可以凭空消失的,原来那些曾经带来荣誉、帽子、位子的抄袭行为是可以用一句“早年的错误”一笔勾销的。这些“早年的错误”打了谁的脸?当年那么多学术大咖看不出梁莹高产的论文几斤几两;事后不断被举报的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却如石沉大海;多名学生证实梁莹上课玩手机、早退、缺课,管理部门却视而不见,是谁在背后一再支持她申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二维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