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巴巴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20:56 点击:700507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思   “民族团结山歌响,友谊花朵满园香;情深好比鱼和水,同上新阶奔小康。”伴着欢快的壮族山歌,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石羊塘社区“促进民族团结 共建和谐社会”喜迎国庆活动近日拉开帷幕,社区文艺骨干、各族居民相继登台,各展风采,其乐融融。   各族同胞一同活动一同歌唱,是石羊塘社区民族团结和睦共处的一个缩影。石羊塘社区现有汉、壮、瑶、侗、毛南等12个民族7923户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81人,是贵港市城区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社区。2017年12月,石羊塘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家庭是社区的细胞,这项荣誉是每一个家庭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雪文告诉记者,近年来,民族团结观念已浸入社区每一个居民的血液,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和追求。   2013年,瑶族女青年蒋秀萍与汉族丈夫结婚,婚后3年生了一对儿女。登记户口时,丈夫对妻子说:“既然我们是汉瑶联姻,那就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我们家结果吧。孩子一个随爸爸,汉族;一个随妈妈,瑶族。”   “增强民族团结,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黄雪文介绍登巴巴

新疆胡杨节献艺 中国第一馕坑出炉350公斤烤全驼  中新网新疆巴楚10月3日电 (记者 朱景朝 李昂)2日,在新疆4A景区—巴楚县红海景区,新疆烧烤大师莫明·吾甫尔用他精心制作的“丝路第一馕坑”烤出350公斤全驼,同时出炉的还有9只烤全羊。当天“丝路第一馕坑”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中国最大馕坑”。 350公斤重烤全驼出炉。 李昂 摄   2日,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巴楚县举办丝路文化胡杨节暨农民丰收节。莫明·吾甫尔为了给节日里的中外客人奉献最尊贵的礼物,他和他的2个徒弟几乎一夜没睡。他说,1日夜晚,将骆驼宰杀完毕,2日凌晨5时在馕坑里架火,在骆驼全身涂抹秘制的调料,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烤制后出炉。 升降机将烤全驼放到车上。 朱景朝 摄   骆驼出炉前,记者注意到,他刮了胡子,换上了前一天才买的白色衬衣、浅黑色裤子,穿上只有盛大的节日里才穿的长袍。 烧烤大师莫明·吾甫尔将最尊贵的礼物奉献给中外游客。 李昂 摄   13时30分许,在游客的翘首期盼中,特制升降机将散发着香气的全驼稳稳地放到车上,欢快的音乐中,全驼被推到美食广场,载歌载舞后,莫名·吾甫尔熟练地分割给游客,不到2小时,全驼被抢购一空。 莫明·吾甫尔分割驼肉。 李昂 摄   河北游登巴巴

  中新网福州10月4日电 (记者 龙敏)今年第25号台风“康妮”,4日5时中心位于距福州市东南方向约945公里的洋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米/秒,强台风级)。   气象部门预计,“康妮”未来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将逐渐减弱,今天上午进入24小时警戒区,5日在东经125度附近转向偏北方向移动。   福建省防汛办通报,根据《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于10月4日8时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成员单位和相关地区密切监视台风动态,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扎实做好防御工作。(完)登巴巴

列车员:服务在旅游列车上  【国庆假期·在岗位】列车员:服务在旅游列车上   国庆假期正是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最美的季节。铁路部门开行多趟旅游列车,方便旅客赏胡杨、游大漠。当我们结伴出游时,列车员们却忙碌在车厢,服务在我们的旅途中。   晚上18点48分,由呼和浩特前往额济纳的旅游列车刚刚开出车站,列车长薛倩就开始忙碌起来,检查车门锁闭情况,了解重点旅客服务需求,每两个小时就要巡查一遍全列车厢,一个单程就要在车上走7、8公里的路。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从呼和浩特坐火车,需要整整16个小时,即使到了深夜,薛倩和列车员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列车长 薛倩:我们这趟车就是国庆期间客流量比较集中,像今天这个旅客就达到八百多人,这个车的特点就是运行距离比较长,尤其是有四百多公里的无人区,所以我们得加强巡视,对车厢的这个设备设施、还有重点旅客我必须得了如指掌。   一夜行车,天还没亮,列车厨师长贾春田就开始忙碌起来,为列车上的旅客准备早餐。   记者:这都准备做什么呀今天早晨? 列车厨师长 贾春田:早晨是蒸点花卷、拌几个小菜、熬的小米粥还有茶蛋。   记者:每次都需要咱们提前这么早现做么? 登巴巴

  小龙虾成潜江农民脱贫致富虾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通讯员 李小平   虽然今年的小龙虾已经退市,水稻上个月也已收割完毕,但在国庆长假里,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八组的郑祖俭与家人都没有休息,从9月底开始,他们忙着为小龙虾过冬繁育作准备。   “效益可观!捕虾季节天天有几百元进账。”郑祖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40多亩田采取 “虾稻共作”,每亩田收获小龙虾500斤左右,水稻 1500斤以上,除去各项成本,纯收入超过了25万元,而这在村里还不算是最好的。   稻田养虾是潜江农民的一大创造,始于宝湾村。郑祖俭说,宝湾村人多地少,冷浸田、低湖田又占多数,过去没有人愿意种田。2000年春,时任宝湾村党支部书记的刘主权带头承包了村民弃耕的60亩低湖田,试着购买了150公斤野虾仔放进稻田。次年春,收获的1500公斤小龙虾卖了5000元钱,接着又种水稻……当地农民纷纷效仿,潜江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由此起步。几年后,种一季中稻,养两季小龙虾,每亩多产虾50公斤,增收两三千元的“虾稻共作”又被摸索出来。   现在,宝湾村家家户户都养虾,郑祖俭告诉记者,过去的冷浸田、低湖田,现在村民都抢着要。村民们通过发展虾稻腰包鼓了,种稻登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