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盟新材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06:43 点击:671497

  治理臭氧污染要联防联控(快评)   臭氧污染并不是新问题,它是长期存在的。早在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就开始把臭氧作为一种大气污染物监测。这两年,颗粒物污染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为人关注。   大气污染是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污染物的成因互相关联,大气污染治理也不是治理哪一种污染物的问题,而是需要综合施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似对症下药,实际上是割裂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不仅不利于肌体的整体健康,也不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也是PM2.5的前体物,因此,协同减排对臭氧防治意义重大。在PM2.5污染的治理中,区域联防联控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近几年的大气污染治理中,各地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一步,还应继续总结经验,做好联防联控、协同减排,才能运用系统的方法把复合的污染治理好。 程 晨高盟新材

歼20发动机尾喷口多出两个收缩片,隐身能力大幅提高歼-20作为我国,甚至世界最先进的战机之一,其每一次设计细节都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对于歼-20所采用的发动机,大家更是兴趣浓厚。近日,歼-20为发动机特写的照片又爆出了新信息,不仅证明了歼-20采用的是国产发动机,也证明歼-20对隐身性能的不懈追求。 我们都知道,我国进口最多的俄罗斯AL-31F发动机尾喷口的收敛片是16个。但是,从歼-20尾部高清图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歼-20所采用的发动机不仅具有提高隐身性能的锯齿状,而且收敛片为18个。通过相关资料可知,我国的涡扇--10发动机的尾喷口收敛片正是18个。这一细节充分证明了歼-20采用的是国产涡扇-10B发动机。 那么,涡扇-10B发动机的收敛片为什么要多出来2片呢?这还要从提高战机的隐身能力说起。锯齿形的设计可以提高战机的隐身能力,这一点自不必多说。多出来的2片收敛片提高隐身能力就要从发动机尾喷口的设计方式说起。 歼-20发动机之所以会多出来2片收敛片,主要原因是采用了内外喷口的设计。这种设计方案使得发动机喷口在喷出气体时会形成冷气流包裹热气流的现象。这种气流喷射方案带来的好处有二:第一,降低了喷口附近的气体温度,使得飞机尾部的红外特征降低,从而提高了隐身能力。第二,外涵道喷出的高盟新材

  取消寒暑假?高职“青椒”怎么看  尽管教师们在假期也不轻松,但这将近两个月的暑假还是惹来了不少争议。每年暑假前夕,总有网友发帖质疑教师寒暑假的合理性,建议取消教师们的寒暑假,以至于曾有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提醒教师,不要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假期的旅游照片。   在重庆市城市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张毓威看来,这是缘于“大家对老师这个行业的不了解”。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老师在教师节就要收礼,平时下班后就是开私人辅导班‘揽钱’,寒暑假就疯一样游山玩水。其实,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这一职业的辛苦。” 张毓威认为,所谓隔行如隔山,许多非教育行业的工作者看教师的生活也像“雾里看花”。   事实上,暑期里教职员工身上的担子并没减轻。正如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一兵所说,“大家都羡慕老师有假期,实际上,寒假可能还可以,暑假基本上老师要么在外面进修,要么培训,要么就在出差。像我们上班有礼拜六礼拜天,放假没有礼拜六礼拜天,这个还辛苦些。”   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芳看来,如果寒暑假全部取消,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意味着失去了自觉利用暑假自我提升的机会。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通过问卷网对高职教师进高盟新材

  大学生科技创新不能脱离现实应用  前不久,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在华北电力大学落下帷幕。全国108所高校3000余名大学生带来了500余件参赛作品,其中101件作品晋级决赛。   此次大赛的评委、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盟理事长、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戴松元表示:“学生们的创意都非常好,但是,还需要加强对现实应用场景的思考。”   进入决赛的作品分为4组进行评审。以戴松元所在评审组为例,学生作品的创意时常让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眼前一亮。   例如,河海大学的“绿色化再生大气雾霾静电净化装置”就给专家留下很深的印象。该组参赛选手曹淼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们的思路是将市政污泥、生物材质与电厂固体废物相结合制成污泥极板和污泥过滤网,再运用静电吸附的原理对雾霾进行吸附,最后将饱和的极板送电厂发电,二次产生的物体废物继续循环利用。“我们的装置可以放在路灯、高架隔音墙、雾霾塔或城市地下管廊里。” 曹淼说。   华北电力大学戴冰倩的“新兴独立互补式风力发电与管道发电智能水塔系统”,将风力发电、管道发电和水塔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小,且可以独立运行的供电系统。“一个小系统把各种新能高盟新材

高职“青椒”的暑假去哪儿了  虽然放假了,但并不放松  高职“青椒”的暑假去哪儿了   教师们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引来一大拨人的“羡慕忌妒恨”。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吐槽”假期甚至比平时更忙。这不禁让人好奇,教师们的暑假究竟在忙些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通过问卷网对高职青年教师的暑期状态做了调查。2459位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其中助教占19.68%,讲师占53.27%,副教授占22.77%,教授占4.27%。   调查显示,80.68%的调查对象表示暑假忙于学习,64.74%忙于备课,47.3%忙于科研,44.81%忙于企业调研和实践,另有小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奔波于学术会议(16.75%)和兼职(8.62%)。   总体来讲,近半数的调查对象表示学习、备课、科研等事项安排占据暑假三分之二以上,其中8.82%的调查对象表示占据了整个暑假。虽然放假了,但教师们也并不放松。   暑期“重头戏”:为新学期充电   调查显示,“学习”“备课”是高职青年教师暑期间的“重头戏”。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研究显示:进入新世纪后,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这对教师这一岗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对此高盟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