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1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4 22:57 点击:656568

原标题:柳直荀:“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盛夏八月,艳阳高照。记者来到位于湖南长沙县高桥镇中南村方田冲的柳直荀故居,但见大门上尚遗留“黄棠山庄”四个大字,系柳直荀父亲柳午亭所书,另有门联曰:“厚德载福;和气致祥。” 柳直荀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为砖木结构普通民宅。1898年11月3日,柳直荀在此出生。1998年柳直荀故居按原貌修复,2000年故居被定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柳直荀1912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考入雅礼大学预科。期间,他结识了进步人士杨昌济以及毛泽东、何叔衡、张昆弟等人,在毛泽东等人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2月,经何叔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兴起后,柳直荀按党的要求,到湘潭等地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7月,北伐军攻占长沙,柳直荀当选为新成立的省政府委员,并任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为推动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立即发出声讨蒋介石的联合通电,动员民众与国民党新军阀作坚决的斗争。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当天,他迅速发动农民自卫军奋起抵抗,组织数万农军进攻长沙。 同年7月,柳直荀与郭亮等人经武汉到警察故事1

原标题:未来司令部问世“有迹可循” 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近日刊登的文章披露,美国陆军已在7月中旬提名约翰·穆雷将军为未来司令部首任司令。穆雷有着丰富的海外部署和作战经历,曾任美军驻阿富汗第3机步师师长,现为主管项目的陆军副参谋长,是领导未来司令部的理想人选。提名穆雷为未来司令部司令既体现了陆军高层对未来司令部的重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军改革创新的套路。一定意义上讲,组建未来司令部是美国近年来国防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管窥美军独特的军事创新思维。 注重理论、编制与技术协同创新。美军曾对二战初期的德军坦克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当新技术(如内燃机、无线电)被广泛运用于军事系统(如坦克),并在创新性作战思想的指导下由能够大大提高军事效能的新编制所掌握,军事革命就发生了。通俗地讲,只有实现军事理论、技术、编制“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才能催生真正的、海啸般的军事革命。 美国陆军是这一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上世纪80年代,由于研发了包括“艾布拉姆斯”坦克、“布雷德利”步战车、“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内的“五大件”主战装备,推出了著名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同时持续优化部队编成,美国陆军才能够警察故事1

原标题:“火炮神医”敢拼不服输 塞北,万物齐秀。第81集团军某旅一场夜间实弹演练正在进行。“报告!主控计算机无法下达火炮发射指令!”面对突如其来的故障,旅参谋长季海滨转身询问:“任秀龙在哪里?” 装备突发故障,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而他总能及时解难。雷达班班长兼技师、装备电路维修能手、该旅首位三级军士长……谈起任秀龙,官兵们有说不完的话,但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股不服输的拼劲。 1998年12月,已年满20岁的任秀龙参军入伍,同龄战友大多已是士官,年龄、学历、技术都比他有优势。为缩小差距,任秀龙主动自我加压:做引体向上,他比要求数量多做10个;投掷手榴弹,别人休息时他给自己“开小灶”…… 下连选择专业时,任秀龙选报了专业化程度高的指挥控制系统维修专业。为尽快成为一名称职的维修技师,只有高中学历的任秀龙,每天早起背记相关定义、参数,中午加班勾画电路原理图,晚上钻进修理工房实际操作、拆装维修。一有时间,他就跟在技术骨干身后见学请教。凭借这股敢拼不服输的韧劲,任秀龙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组织把他作为骨干苗子,送军校学习深造。 在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完成院校培训后,任秀龙满怀抱负回到警察故事1

原标题:十年过去了,还是忘不掉“那一堆落叶” 10年前,我分配到驻辽南某红军团炮兵营营部当排长。到任不久,教导员临时赋予我一项任务,带领战士去清理一片小树林里的落叶。 到了现场,我才发现,小树林面积很大,落在地上的树叶多年没有清理,积了厚厚的一层。干了没多久,我感觉工作量太大,就凭自己和这几个战士,一天也干不完。 发愁之时,突然想到:清理树叶的目的不就是不想看到树叶嘛,何不将树叶埋起来? 在这个想法促使下,我立刻指挥战士行动,很快就干完收工了。两天后,教导员突然问我:“那个活儿你是怎么干的?”没等我细说,他就走了。 当天下午,我从小树林附近经过,正好看到步兵连的一个老班长带着战士在清理那片树林。 再看他们清理过的部分,确实平整亮眼,标准很高。事后,我经常反问自己,“我为什么没有像老班长那样干呢?” 随着在红军团工作时间增长,我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没有读懂这支部队的传统,没能按照传统来干工作! 在那里工作的几年,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坚决、彻底地落实”:搞正规化建设,一定会将库室内非制式配发的物品处理掉;冬季训练野外露营,就实打实地在山坡上挖洞、住宿,哪怕零下20多摄警察故事1

原标题:歌声飘过帕米尔 一首歌,一首熟悉的老歌,在我重返南疆,走进驻帕米尔高原的某边防团时悄然响起。那一刻,我刚刚入住团招待所,一位朋友的微信不期而至——极具冲击力的视频和着歌声直击心窝: 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当我离开她的时候 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 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怀念战友》,1963年一经面世便风靡全国。原唱为李世荣,后刘欢、刀郎、廖昌永、腾格尔等歌手都翻唱过,经久不衰。 电影故事取材于帕米尔,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代西陲戍边人的战斗生活。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进行音乐创作时,曾到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哨卡体验生活,有一次甚至与雪崩擦肩而过。 哨卡、艰险、雪崩、牺牲,高原军人面对的严酷现实,在影片中被浓缩为一个情节:为堵截一伙叛乱匪帮,一班长牺牲在冰山哨位上,浑身冰封雪裹,可双手依然紧握钢枪。正是基于对边关军人的深切理解和由衷敬佩,雷振邦含泪创作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歌曲,其中《怀念战友》因深情讴歌边关军人的报国情怀和壮烈牺牲而穿越时空,在几代军人心中激荡了半个多世纪。 歌声从舒缓渐至高亢: 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 警察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