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洛松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3 00:56 点击:652191

原标题:厄瓜多尔一辆载有球迷的客车翻车 致12人死30人伤   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厄瓜多尔瓜亚斯省省长和瓜亚基尔足球俱乐部主席塞瓦洛斯表示,当地时间12日下午,一辆满载球迷的大客车在厄瓜多尔南部发生翻车事故,造成12人死亡,另有至少30人受伤。   据报道,事故发生在昆卡和莫莱图罗间的公路上。车上乘客都是厄著名足球俱乐部瓜亚基尔巴塞罗那队的球迷。此前报道称有4人死亡,10人受伤。塞瓦洛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写道:“据最新消息,我们球迷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12人遇难,30人受伤。”   据初步消息,大客车无法刹车,司机在试图停车时将车开向桥墩。目前,警方和救援人员正在事故现场工作。   该足球俱乐部在“推特”上公布的声明称:“向死者家属和朋友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我们和你们在一起。”艾洛松

叙利亚反对派控制区武器库爆炸 至少39人丧生原标题:叙利亚反对派控制区武器库爆炸 至少39人丧生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大马士革消息:当地时间12日,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反对派武装控制的一个武器库发生爆炸,目前已造成39人丧生,另有数十人受伤,有5名幸存者获救。 资料图:叙利亚大马士革东北部拜尔宰地区拍摄的遭空袭的科学研究中心。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2日,一个位于伊德利卜省塞尔迈达镇住宅区的武器库发生爆炸,目前已导致39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儿童。部分人员伤势较重,死亡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   由于武器库所在位置为一个民居的底层,爆炸还造成两栋楼房完全倒塌。   叙利亚当地媒体称,武器库属于伊德利卜省主要反对派武装“沙姆解放组织”控制。事发后,楼房倒塌,导致大量人员被埋,救援人员利用推土机进行搜救。据悉,搜救人员已救出5名幸存者。但目前尚未确定爆炸原因。   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负责人称,大多数遇难者为“沙姆解放组织”成员的家属。   “沙姆解放组织”由多个反对派组织合并组建,其中“征服阵线”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征服阵线”的前身为“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2016年7月更名并宣称与“基地”组织脱离关系,但该组织仍被国际社会认定为恐怖组织。(完)艾洛松

印度内政部:印七个邦遭暴雨袭击 造成至少774人死亡原标题:印度内政部:印七个邦遭暴雨袭击 造成至少774人死亡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印度内政部的数据显示,随着季风雨季到来,印度7个州的恶劣天气造成至少774人死亡。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13日报道,根据该数据,南部的喀拉拉邦受到的影响最大——遇难人数为187。随后依次为北方邦(171人死亡),西孟加拉邦(170人死亡)和马哈拉施特拉邦(139人死亡)。   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也遭暴雨袭击,遇难者人数分别为52人、45人、8人。消息称,暴雨引发的事故造成7个邦共约250人受伤。还有超过30人失踪。   目前,印度陆海空军、海岸警卫队和国家灾害应对部队(NDRF)正在开展联合行动,救援公民并消除该国各地季风阵雨的后果。 艾洛松

侵华日军之子“替父谢罪” 其父曾参与南京大屠杀原标题:侵华日军之子赴南京“替父谢罪”香港文汇网8月13日报道,在日本无条件投降73周年纪念日(8月15日)来临之际,日本九州岛?冲绳和平教育研究所8月1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与记忆”的交流会。在现场,侵华日军山本武之子山本敏雄,偕兄长山本富士夫,公布了根据他们的父亲日记整理出版的南京大屠杀真相。这一对兄弟当日也替已故的父亲,向夏淑琴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表达了谢罪之意。山本敏雄是日本福井县鲭江市议会议员,其父山本武1934年入伍,被编入鲭江第36联队,1937年被送往上海战场。在日军攻陷上海后,山本武随部队入侵南京,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山本武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部分日军犯下的暴行。侵华日军之子“替父谢罪” 其父曾参与南京大屠杀山本敏雄(右)拥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并向她郑重道歉。 自费出版侵华日记1983年父亲去世后,山本敏雄兄弟5人决定自费出版父亲侵华战争期间的日记。食物供给不足,没吃没喝了一夜的山本武在日记中写下:“今天恐怕就要没命了,想念美丽的故乡和慈爱的母亲,忍不住流出眼泪。”为了不挨饿,侵华日军强征(抢劫)农民的粮食,这让本身也是农民的山本武很内疚。但是,随着艾洛松

月读|居住身份与“家”的逻辑原标题:月读|居住身份与“家”的逻辑在2014到2016年间,《寻找住处》、《1990年代以来上海都市青年的“居家生活”》(下简称《居家生活》)、和《居住的政治》三项关于居住的研究相继发表。这三项研究主要针对大城市中“无家”、“居家”和“保家”三种“家”的阶段及相关群体的居住身份。这三项研究在内容上的连续性,有助于解释“家”在当代社会的逻辑,并提供了洞悉居住身份的视角。 第一本书《寻找住处》是关于“无家”的流浪汉。这本书主要以田野深描的方式,记录上海各个类型的流浪汉状况。在这些案例中,令人触动的是几位在上海流浪的“上海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上海,但是返沪时发现户口难以迁回,也很难融入曾经的亲友,最后只能在火车站区域徘徊。这其中值得强调的是“上海户口”这个户籍身份。 现在人们对于上海户口趋之若鹜,但这一身份不是一直意味着某种优越,在历史上也曾使人因其吃尽苦头。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支内支边项目以及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拥有上海户口的居民相较全国其他中小城市的居民,要更早地离开城市。一旦接受某种身份带来的好处,也必然同时接受了其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上海火车站流浪的上海人群体,因为户籍的差异和艾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