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的橡皮擦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4 19:32 点击:651377

“通过大扫除,院子的安全隐患消除了,住着更舒服、更敞亮了!”上周六,已经在东四四条83号院住了48年的马玉珍,望着渐渐恢复了原有规制和格局的院子,打心眼儿里高兴,“越来越像我刚搬来那会儿的样子了。”当天,东城区17个街道都把大扫除延伸进了院落。未来3到5年,东城区将以大扫除活动为“助推器”,在中轴线和崇雍大街,每年选择若干个院落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一批集中连片的精品院落,恢复老城传统风貌,打造老城复兴标杆。东四四条83号院是清代皇家铸币厂在本市范围内的唯一遗存院落,这个占地9.1亩的四进院,已经有近350余年的历史,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院子里住着96户居民,所以私搭乱建、堆物堆料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当天的扫除中,除了区委办干部、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居民之外,参与者中还有十来位驻地官兵,“这处院落是军产房,听说我们要进行大扫除提升环境,战士们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帮忙。”社区专员高洋说,产权单位的支持,对于恢复院落风貌很有帮助。马玉珍的住房门口曾有一处沙子堆,是多年前装修房屋时剩下的,虽然在上面种了些花花草草,但还是有些影响出行,“我年纪大了,想运走它并不容易。”这次大扫除,在大家的帮助下,只用了十多分脑海中的橡皮擦

原标题:两岸政策摇摆?柯文哲重申“两岸一家亲”基调不变据台媒8月13日报道,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拜会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对于“两岸一家亲”的风波,李登辉建议以其所谓的“两国论”取代“两岸一家亲”,不过,台湾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直言,两岸政策论述底气不足,才摇摆不定。柯文哲12日对此强调,不主张两岸关系僵化,现阶段“两岸一家亲”基调不变,未来还是会在文化、经济、城市交流等层面主动释出善意。据报道,柯文哲去年在双城论坛提出“两岸一家亲”,引来绿营基层及“独派”不满,柯文哲还为此上广播节目向听了感到不满的人说“歹势”(闽南话,意思为"不好意思"),事后却又强调论述不变,遭外界批评立场反覆。柯文哲日前拜会李登辉,安排会面的媒体人詹锡奎说,席间柯文哲请教李登辉如何应对两岸关系,李登辉除表达对蔡英文失望外,还叮咛别再说“两岸一家亲”,柯反问“那我怎跟人家打交道?”李登辉重提“特殊国与国关系”,建议柯文哲弹性运用“特殊”2字。吴子嘉分析直指,此事若是真的,形同暴露柯文哲对两岸政策论述底气不足,才会摇摆不定,不仅将让柯流失泛蓝选票,大陆更不可能接受柯文哲改走“两国论”。报道称,柯文哲昨日重申,自己的两岸脑海中的橡皮擦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升街道乡镇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工作。记者日前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目前已有163个街道乡镇纳入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域。据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工作围绕属地责任落实,由区政府统筹开展,示范区域内的各街道乡镇作为实施主体。要求各区对辖区各类污染源监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重点监督各类排污企业达标排放,做好道路、背街小巷深度保洁,“三查十无”等环保职责落实进一步常态化和制度化,力争达到无浮土、无异味、无黑烟,有切实可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环境问题“发现—上报—解决—反馈”快速响应机制并实现闭环管理,最终形成以全民参与为基础、以更高标准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城市大气精细化管理体系。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163个街道乡镇纳入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域。各区均成立了以主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组,成员单位包括区级相关委办局、街道乡镇。163个街道乡镇在现有网格化工作基础上,整合资源,结合实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形成了“一表、一图、一报告”,即污染源分类台账、污染源分布示意图和问题梳理报告。今年1脑海中的橡皮擦

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发生6.4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原标题: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发生6.4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 发生地震的地区(红点)人烟稀少。 新华社旧金山8月12日消息,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北冰洋沿岸地区12日发生6.4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地震发生于格林尼治时间12日14时58分(北京时间12日22时58分),震中位于阿拉斯加州卡克托维克西南64公里处,北纬69.62度,西经145.25度,震源深度9.9公里。 发生地震的地区人烟稀少。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也未就此次地震发布海啸预警。 (原题为《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发生6.4级地震》)脑海中的橡皮擦

专访︱陶金:上清宫遗址是近世中国宗教变革的缩影原标题:专访︱陶金:上清宫遗址是近世中国宗教变革的缩影【编者按】 在2018年4月评选出的“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赫然在列。鲁迅在《小杂感》中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原生的宗教,在近代化的历程中遭受了巨大的冲击,道教的圣地龙虎山大上清宫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坍塌倾覆、沦为废墟、不为人知。那么,历史上的上清宫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又少有道教的建筑、遗址入选?带着这些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陶金先生,他是上清宫遗址的发现者之一,同时也正在致力于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程。2015年,凭借茅山德祐观的设计,陶金获得德国建筑杂志BAUWELT的“First Work奖”提名。这也可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现代风格的宗教建筑。 与上清宫结缘 澎湃新闻:您最初是怎么介入到大上清宫遗址发掘的? 陶金:最早是2014年初,江西省鹰潭市将于当年的年底举办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为了承办这项国际性的盛事,鹰潭市决定在龙虎山重建于上世纪初期毁于大火的上清宫,作脑海中的橡皮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