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辻行人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4 19:01 点击:648718

  新华社南昌8月10日电(记者邬慧颖)记者从江西省人社厅了解到,为切实减轻相关疾病参保人员的医药费用负担,泊沙康唑、曲妥珠单抗等27种涉及重大疾病临床治疗必需、价格昂贵的乙类药品已纳入该省基本医疗保险特殊药品管理范围。   日前印发的《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特殊药品管理服务办法》明确,保障对象为江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以及医药费单独统筹的离休人员中符合特药使用适应症的患者。  据悉,参保人员在门诊、住院及药店购药所产生符合特殊药品支付政策的费用,执行江西省统一的医保结算价格,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离休干部医药费用单独统筹)基金报销,不设立起付标准和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为结算价7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为结算价70%,离休人员特药待遇则按照离休人员医药费单独统筹规定管理。  办法提出,达到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的特药费用部分,将按规定纳入大病保险基金支付,不设立个人先行自付比例,支付比例与基本医保一致,超过大病保险封顶线后医保基金则不予支付。绫辻行人

  新华社南宁8月10日电(记者向志强)记者从广西棚户区改造年中推进会获悉,截至今年7月底广西各类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95.88亿元,棚改项目开工率达62.11%;公共租赁住房历年累计开工建设48.07万套,已分配40.96万套,分配比例为85.21%。   据介绍,截至2017年底,广西近130万住房困难群众已住进公租房,2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公共租赁住房对保障新市民住有所居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广西将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建立租购并举的保障模式,加快公租房的建成交付工作,加大租赁补贴工作力度,提高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租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此次会议还透露,目前广西棚改建设方面存在部分地方安置区规划不合理、地址偏远、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为督促各市完成目标任务,广西住建部门将继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巡查力度,实行每月一查,各市棚改等任务进展数据和排名将在媒体刊发,向全社会通报。绫辻行人

  新华社长沙8月10日电(记者周楠)眼下正是中稻灌浆抽穗的关键时期,湖南省湘乡市龙洞镇石头村的村民们却一筹莫展。这个村已经连续50天没有有效降雨,部分稻田正在龟裂,水稻日渐枯萎。  记者10日从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虽然近期降雨让长沙、岳阳、常德、怀化、永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干旱有所缓解,但株洲、湘潭、衡阳、娄底等地大部分地区仍然维持干旱,旱情日益严重。目前正值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用水的高峰期,但湖南省有85座小型水库干涸,660余座小型水库水位在死水位以下,209条溪河断流。  自4月1日入汛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湖南省四大河流湘资沅澧的来水总量533.7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47.8%。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偏少,全省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共蓄水114.67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偏少26%。  旱情发生后,湖南省旱区已经出动县级抗旱服务队60余支,通过人工增雨、应急调水送水、机埠提水等方式积极抗旱减灾,解决了部分地区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份湖南省降雨分布不均,中北部地区降雨偏少,干旱有可能维持,其他地区降雨偏多。绫辻行人

通讯:民众含泪送别四川仁寿殉职警务人员  中新社眉山8月10日电 题:民众含泪送别四川仁寿殉职警务人员   作者 岳依桐 图为武警战士护送民警王涛、辅警廖弦的灵柩上灵车。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手拿白花的民众站满了道路两旁,蜿蜒的人群一直延伸至广场中央。一排排肃穆的横幅书写着对英雄的悼念:“男儿热血洒陵州,尽显英雄本色。”   不顾烈日暴晒,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居民苏红宇笔直地站立在路旁,他特意前来参加两位英雄的送别仪式,想亲手为他们献上一束花。   10日上午,仁寿县公安局富加派出所因公殉职所长王涛、辅警廖弦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仁寿县法治广场举行。8时30分,王涛和廖弦的家属身着黑衣,相互搀扶着一步步走进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望着逝去亲人的面容,他们难忍悲痛,无声地哭泣。   本月6日,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王涛与廖弦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与持自制枪支和长刀冲进派出所伤人的犯罪嫌疑人张某进行搏斗,后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勇敢的生命分别定格在40岁和36岁。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大家都觉得很痛心。”苏红宇表示,正是有这样的人民英雄时刻保护着民众,才使大家的财产、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对于两位警务人员的牺牲,80岁高龄绫辻行人

“致命高温热浪”将使华北平原不再宜居?专家这样说 资料图:高温天气。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包括华北地区在内的整个中国区域平均气温将持续上升。但即使在高排放情景下,也并不表明未来会出现“致命高温热浪”而使华北平原不再宜居。   近期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研究预测,2070年至2100年中国华北平原气温将多次迈过35℃门槛,且受气候变化和农业灌溉影响,2070年至2100年,华北平原可能因为极端热浪不宜居住。   这件事引起公众热议。是否有科学依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闫宇平主任、石英博士、陆春晖博士对此进行了回应。   一问:如何看待“华北未来将不宜居”的说法?   华北平原长久以来是典型的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非常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多的区域之一。受夏季风波动影响,历史上华北平原旱涝灾害多发,旱灾更为频繁,因此华北平原也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自然》子刊的这篇论文强调了华北平原农田灌溉对热浪侵袭的作用,指出农田灌溉加强蒸散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导致以湿球温度为指标的热浪出现明显上升。   由于湿球温度并不是国际上常用的表征高温热浪严重程绫辻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