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5 07:01 点击:647083

小区3个月前发生大火 综合楼修复仍用可燃材料  小区3个月前发生大火 综合楼修复竟用可燃材料地面上散落着施工剩下的木板。万承源 摄  因为三个月前的一场大火,南京阳光嘉园大门处的综合楼受损,最近正在进行修复施工。然而让小区业主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修复被大火烧毁外墙的,竟是木板这样的可燃材料。小区业主对这种“伤疤没好就忘了疼”的行为带来的消防隐患非常担心。昨天,经记者联系,南京玄武区公安消防大队到现场进行检查,要求房屋产权方到大队领取通知书限期整改。    扬子晚报记者 万承源 季宇轩  业主反映:  外墙修复竟然直接用木板  近日,家住城北阳光嘉园的业主刘女士(化名),向扬子晚报反映,小区大门处的三层综合楼正在进行外墙装修,但很多居民都为这次施工带来的消防隐患感到担忧。  刘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她和其他业主看到施工人员在综合楼外墙的钢架上首先铺上一层木板,然后在外面加装一层银灰色的铝塑板材料。她提供了现场拍摄的照片。“像这样的建筑,外墙肯定有防火要求,这样进行装修,一旦发生火情,很快就会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刘女士说。  这件事被传到小区业主群里,大家更是议论纷纷。最让业主诟病的是,这次施工的起因就是这栋楼在今年4月29日发生过第四范式

“老兵”廖弦:脱下军装穿上警服 不变的是忠诚与担当  “老兵”廖弦:脱下军装穿上警服 不变的是忠诚与担当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伍力 付真卿 张立东)8月6日,当凶徒手持自制手枪和尖刀冲进富加派出所户籍室里时,挡在他与20多名群众之间的,只有辅警廖弦一人。廖弦没有丝毫的犹豫,挺身挡在群众身前,徒手与凶徒搏斗,身重数刀倒在血泊中。这名从军13年的老兵,富加派出所户籍室里的“百事通”,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 廖弦   2001年,廖弦怀揣着保家卫国理想应征入伍,驻守西藏边防一线。长达13年军旅生涯里,他逐渐从一名新兵成长为部队的专业排爆队员,没有缺席过一次排弹工作。   2014年9月,廖弦退伍后成为一名警务辅助人员,在富加派出所主要从事户籍业务办理工作。   从军营到警营,廖弦的身份变了,但不变的是那份忠诚与担当。   富加镇的人口比较多、业务量较大。窗口单位每天将面对众多的群众,廖弦刚开始办理身份证业务时,业务不熟,速度有点慢,难免有些人不理解,有些群众发牢骚。受过不少的气,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平日里,廖弦积极学习公安工作业务,遇到不懂的业务问题,总是向民警虚心请教。同事们说,“他现在各项业务很精通”。   “从来没有听老百姓说过廖弦的不好第四范式

  央广网西安8月9日消息(记者雷恺)2018年暑期以来,陕西省接连发生几起学生溺水事故,引起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陕西省教育厅专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强化隐患排查、强化督导检查,加强重点水域管理和巡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坚决防范溺水事故发生,确保学生暑期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深刻汲取教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会同水利水务等部门,再次研究预防学生溺水重点问题和应对举措,深入村组、社区和重点水域做好针对性教育和预防,加强对重点水域的巡查和预防溺水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再次通过校讯通、班级微信群、手机短信、家访等多种媒介和形式,针对近期发生的溺亡事件,对师生和学生家长开展专项安全宣传教育,突出学生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知识宣传,要求学生不去河塘湖泊、水库、水渠等区域游泳嬉戏。并提醒家长加强暑假期间对子女的管教,切实履行主体监护责任,承担起预防溺水工作的第一责任,做好学生的安全防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协调学校所在地政府部门,在各村组(社第四范式

  新华社西宁8月9日电(记者央秀达珍)记者从青海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为切实帮助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成员在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近日,该省将在62所医疗机构开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  据了解,享受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人群为青海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即独生子女为三级以上伤残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及伤残子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夫妻。凡是目标人群,均由户口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发全省统一制作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医疗服务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凭此卡在指定的62所医疗机构就医可享受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住院等服务。  据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卫生技术家庭发展处副处长李杰介绍,青海省将在8月20日前完成《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医疗服务证》的核发工作,采取集中办理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能现场办理的上门提供服务或邮寄服务。第四范式

  保障人群与普通买房人“无缝对接”  采访时间  2018年5月31日下午  采访地点   丰富路127号,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3楼  本期人物  秦玲,南京市房改办主任  1978年的我  十岁的我,随双军人的父母生活在大西北的导弹基地,是河西走廊小县城的一名小学生。  2018年的我  在南京市房改办工作。2001年底,我从部队退伍后,来到南京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工作,至今已17年。  回想起那时南京住房保障,和今天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2平方米、4平方米、6平方米的解困工作,到现如今住上七八十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公租房,南京的住房保障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人们常说,全国房改看江苏、江苏房改看南京,我可以自豪地说:没错,南京房改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后受益的群众还将更多!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祚波  城市居民从“无房者”变“有房者”  南京房改办是在上个世纪的1991年底成立的,经过一些讨论、方案的制定等等,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三四年的时间,直到1995年以后才正式运作起来。然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1998年12月,出台了一系列房改制度的改革方案,俗称“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也可以说,这是一次房改新老交替的第四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