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贤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8 07:16 点击:639132

  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 即日起停止支付健身等费用  本报讯 (记者 刘波)7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执行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用于体育健身有关规定的通知》正式发布,即日起,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停止支付健身等费用。  市政府决定,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停止执行渝府发〔2015〕41号文件关于“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允许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用于体育健身”的政策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已实行医保协议管理且已正式开通医保结算网络的体育健身场馆(机构),不再使用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体育健身服务;已实行医保协议管理,但尚未正式开通医保结算网络的体育健身场馆(机构),停止开通医保结算网络;已提交申请但尚未实行医保协议管理的体育健身场馆(机构),停止办理有关手续。   刘波焦俊贤

市旅游委全力以赴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  市旅游委全力以赴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草更绿,花更美,空气更清新,生活更舒适。如火如荼的国家卫生城创建,以惊人的巨变,改变着沈阳人的生活。  “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城联创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严的要求、高的标准、大的气力、实的作风,在优化景区环境、完善景点设施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持续推进、综合整治,有效提升了全市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游客的满意度。”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据了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过程中,市旅游委全力攻坚克难,坚决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全市旅游景区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交叉检查。如今,曾经困扰全市旅游行业的景区垃圾堆放、控烟不到位、公厕卫生不达标、张贴宣传海报不规范等问题得到一一解决,全市各旅游景区面貌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城之变 天蓝地绿城更靓  “公园的垃圾少了,花草树木多了,环境越来越美,人气也越来越旺。”每天早上都来北陵公园晨练的老人刘阿姨高兴地说。创卫以来升级改造的仙女湖公园、棋盘山景区、沈水湾公园、中央公园、东陵公园每天游人如鲫,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卫以来,全市焦俊贤

  我市173个游泳场所 49家存在不合格情况  酷暑来临,不少市民都会选择游泳消暑。但身边的游泳场所卫生状况如何?昨日,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重庆市常年开放游泳场所卫生监督检测情况(截至6月30日),173个游泳场所中,49家游泳场所存在不合格情况。  173个游泳场所 49家存在不合格情况  游泳场所主要卫生检测指标为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浑浊度、pH值等,每个检测指标都有不同意义。   据统计,2018年重庆市季节性开放游泳场所共计241个。而在2018年第二季度重庆市常年开放游泳场所卫生监督检测中,共涉及全市173个游泳场所,其中,有49家游泳场所经监督检查存在不合格情况。  不合格原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监督检查内容不合格,包括:从业人员无有效健康证明、未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档案、未建立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未设置强制淋浴设施、无有效拖鞋消毒设施等。据介绍,检查游泳池,首先就是看游泳场所有无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具备健康证明。  二是检测项目不合格,包括游泳池水余氯超标、浑浊度超标、菌落总数超标、大肠杆菌超标、尿素超标等情况。  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表示,对于在检查中发现存在问焦俊贤

  车主不在4S店修车 被收2000元公估费?  相关部门:公估费属开放价格 有争议可协商处理  认为车辆维修费过高,车主拒绝在4S店维修受损车辆,然而当车主想要换一个地方维修时,却被店内工作人员要求按照维修费用的10%交纳公估费,否则车辆不得离开4S店。最近,市民范先生遇到的这件事让他颇为恼火,他认为4S店没有维修车辆却要额外收取2000元的公估费缺乏收费依据。  车主:车没修咋还要交钱   7月26日,范先生驾驶一辆斯柯达昊锐轿车在西禹高速公路上遭遇了一场意外,一辆轿车失控后撞向了他驾驶的车辆,导致车辆左侧严重受损。7月29日,完成事故认定后,范先生的受损车辆被拖到位于东三环与南三环交界处的一家上汽斯柯达4S店内。经过简单拆机后,店内的工作人员给范先生出具了一张接车检查单和维修报价单,根据单子上显示,维修部位为左前门、左后门、气囊、仪表台等,维修费用为23838.85元。对于这个报价,范先生认为与实际车损维修费用相比过高,于是想将车拖走,换一家店进行维修。“当我说不在这家店维修时,店内的一位工作人员就说,要想把车从店里拖走,必须交救援拖车费、车门拆装费、车上人员接送费以及报价费共计5000元,其中报价费按照维修费用的10%焦俊贤

接管大城市的“沈报贡献”  1949-1952  接管大城市的“沈报贡献”  部分『行情』剪报  2018年8月1日,我们拜访了98岁的《工人报》(《沈阳日报》前身)创刊时期的老同志王曾,他是硕果仅存的创刊时期元老。1948年10月,王曾(曾用名,王增国)在国民党新六军办的《前进报》做编辑工作。他是典型的老报人,先后在《新东北日报》《群众报》《青年报》《和平日报》等报纸工作过,在到《前进报》前任《东北公报》副总编辑。到《前进报》后,他和中共地下党员孙北、安犀等人参与了护厂工作,保护设备,准备迎接沈阳解放。  我们听王老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工人报》创刊的故事,尤其是一条湮没在故纸堆里而当时却影响了全国的“沈阳经验”:用报纸稳定物价。王老说:“通过报纸刊登物价表来平抑物价,创造了解放战争中接管大城市的一个成功经验,《沈阳日报》为全国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这个系列专题的题名是“一张纸 一座城”,就是想通过《沈阳日报》这张报纸来“翻阅”沈阳的城市历史。然而,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报纸不光是推广城市管理的经验,还可以自己“生产”城市管理的经验。而这,便是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在创业时期做过的事儿。而那个时候,这张报纸与新生的沈阳已经完完全焦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