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用的杀毒软件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8 13:48 点击:627418

原标题:列兵考官走上考核场 本报讯 李政阳、粟栋报道:上周五,在陆军某边防旅五营十七连的考核场上,一名佩戴列兵军衔的考官格外引人注目。现场,他果断指出多名受考人员的操作错误,表现得十分专业。 “他叫曾茂雄,别看是个列兵,在旅队通信兵专业比武中可是夺得了第一名。”连长晋明杰介绍,“选择优秀列兵当考官,是我们连改变考核方式、提高训练成绩的新办法。” 据了解,以往该连组织考核,考官大多由固定的几名老士官担任。然而,随着兵员素质的提高,许多新战士专业进步很快,特别是大学生士兵,喜欢动脑思考、善于总结创新,在通信等专业方面甚至比老士官还要技高一筹。 针对这种新情况,在连队党支部会议上,指导员牛岩坡建议:可以适当选用成绩突出的年轻同志担任考官,对个人来说,是一种鼓励和认可;对连队来说,可以激发其他同志的训练热情。 列兵考官走上考核场,在连队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训练氛围。中士倪顺开感慨道:“现在新同志都当了考官,我们这些老骨干更要努力提高训练成绩,做好榜样!”在该营组织的本月月考中,十七连成绩优异,尤其在通信装备器材使用课目上,优秀率大幅上升。最好用的杀毒软件

原标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铁布衫” 高超声速飞行器,其飞行速度等于或大于5倍声速,每小时至少可飞行6120公里。如此高速飞行,需确保飞行器关键结构部件承受剧烈的空气摩擦及高达2000-3000℃的热气流冲击而不被破坏。在高超声速热防护领域,陶瓷材料以其高熔点的特性脱颖而出,成为各大国竞相研发的优选材料,而陶瓷热防护技术也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能否安全飞行的关键技术。 热防护是一道世界难题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后不久解体,搭载的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事后调查发现,在飞机发射82秒后,一块热防护材料从燃料箱上掉落,击中了哥伦比亚号左翼的复合材料板,1400℃的高温气体窜入内部,陆续烧毁了温度传感器,导致飞机左翼失去平衡。在强烈的摇摆中,飞机解体坠毁。这是一场令世界震惊的由热防护材料失效引发的灾难性事故。 如何实现对高速飞行器的热防护?该项技术的难度在美国的探寻历程中可见一斑。 1952年,美国首先提出将导弹头部做成钝形,可以提供较厚的激波层,耗散大量能量从而减少导弹表面的气动加热。但后续实验发现,仍有大量的热传递到导弹表面。随后,研究人员提出使用高热容的材料吸走飞行器表面的能量,后由于吸热量不够且过于最好用的杀毒软件

原标题:“超级照相机”诞生记 什么是“超级照相机”?面对笔者的疑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谢爱民作了一个对比:“普通照相机帧频一般在30幅/秒左右,而这台‘超级照相机’可以达到1亿幅/秒。” 一旁的研究员柯发伟对笔者介绍说:“这台‘超级照相机’名为超高速序列激光阴影成像仪,已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等多个学科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对外太空开发的不断深入,空间环境日益恶化。在地球静止轨道上散布着一些空间碎片,这些碎片如果与航天器发生碰撞,将使航天器受到严重损坏,甚至发生事故。 1994年,美国发射火箭时,被空间碎片切断系绳两次。同年,美国航天飞机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碰撞凹痕。一时间,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的需求再次掀起研究热潮。 在空间碎片防护试验中,飞行的粒子与航天器试件的碰撞过程通常在百微秒内完成。要准确清晰地捕捉到碰撞现象,必须借助帧频超过数百万幅/秒的成像仪器。 当时,西方对我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只能自主创新。”负责超高速碰撞研究的研究员柳森说。 当时,国内对高帧频成像技术的研究纯属空白,从理论验证到最终仪器形成,没有先例最好用的杀毒软件

原标题:夜间破袭 1 列兵耿飞伏在半米高的灌木丛中,极力控制着不去向后看。 风起,吹低了杂草,身后孤坟,在月光映照下,越发突兀。 “石大桂,你耍了我,今天的事我会记你一辈子!”石大桂是耿飞的班长,一个13年的老兵。 擦黑前,石大桂布置完今晚的破袭任务后,把全班分成数个小组,每组2人。他们的任务是,潜伏在蓝军阵地前沿,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对其中一个通信站实施快速破袭。 石大桂安排耿飞和下士杜洪涛一组,出发前,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简易地图,标注着每个小组的潜伏位置,并反复交代,“潜伏好,直到听到我的指令,向敌通信站发起合围。” 每小组中的2人分两批独自行动,依次向预定潜伏地域前进。 天一擦黑,耿飞就顺着地图的标记先出发,杜洪涛2分钟后出发。 耿飞尽量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压低身姿,高抬脚、轻落地,借着明亮的月光,不时低头扫一眼手上的简易地图。 “两棵树,一大一小,就是这。”不知在山间走了多久,耿飞看到了一棵树,来不及细想,在一处灌木丛后蹲伏下来。一眼看去,前方隐约透出一点灯光,那就是今晚的目标。 2 心跳逐渐慢了下来。此时,耿飞才真切感受到了山野的静谧。一只蛐蛐“咝咝”最好用的杀毒软件

原标题:给战士一颗“勇敢的心” “冲上滩头的那一刻,我的心脏还在怦怦地猛跳。” 7月的一个暑夜,第73集团军某旅二营火力连列兵刘鹏谈及去年参加的某重大演习任务,对这一幕情景记忆深刻。当时坐在闷热的登陆艇舱内,身边不少战友都因为晕船头昏脑涨、呕吐不止。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他并没有这么强烈的生理反应,他的压力来源于内心:“黑暗里,爆炸声、轰鸣声冲击着耳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聊起这段经历,刘鹏还有些不好意思,担心记者会认为他胆子小。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记者笑着回应:“换作是我,也会害怕。”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是人的本能。去年,东部战区陆军某基地对首期1300余名新兵进行5轮心理评测。通过筛查发现,有少数新兵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有部分新兵属于内向型性格;还有部分新兵不同程度存在恐高、晕血、抗眩晕能力较差等症状。 “没有人天生拥有‘强大心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训练,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发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韩鹭说,练兵要突出强心训练,讲究科学性。 新大纲施训以来,他们立刻以“读秒”状态加强战场心理调控训练,以最快时间建起专业心理抗压训练馆,最好用的杀毒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