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听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5 02:51 点击:625948

  租房职工每年可提取9600元公积金支付房租  河北省直住房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新规昨日“上岗”  本报讯(记者 陈霞)正在租房居住的缴存职工今后每年可提取9600元来支付租金啦!记者昨日获悉,《河北省省直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关于调整归集、提取相关政策的通知》7月23日已出台,河北省省直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根据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对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规自2018年7月25日起执行。  对于归集政策,《通知》中明确规定,缴存职工在转入地开立住房公积金账户并连续正常缴存半年以上的,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可到转入地公积金中心申请办理异地转移接续手续。   针对租住商品房用于自住的提取,《通知》规定,职工连续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租住商品住房时,优先支持本人及配偶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提取时需要提供职工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配偶身份证件和夫妻关系证明(单身职工无需提供),以及房管部门出具的家庭无房证明。对于提取时间和金额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职工本人和配偶每年提取一次,每人每次提取金额为9600元。  对于职工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的提取,《通知》规定,缴存职工与单位解除或终时光不听话

退伍兵演唱《我曾是个兵》走红网络  退伍兵演唱《我曾是个兵》走红网络  以王继儒为发起人的“老兵乐队”退伍不褪色 公益演出曾走上央视舞台■老兵乐队正在排练节目。  ■老兵乐队发起人王继儒。  最近,一首《我曾是个兵》红遍网络。歌词写道:“我曾是个兵,很想老军营,分别的画面在昨天,战友兄弟情……”这首军旅歌曲唱出了退役军人对军营生活的眷恋和内心深处的情感。你知道吗,这首《我曾是个兵》的作词、作曲、演唱者是以退役军人王继儒为发起人的老兵乐队,是为即将在八月一日上线的《老兵故事》微视频栏目而创作的主题曲。由退役的老兵组成的“老兵乐队”,利用业余时间公益演出,宣传军旅文化。他们走基层、到哨所、进校园、去工厂,处处都有他们演出的身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们也曾走上央视舞台,慰问受阅官兵,受到领导高度表扬。  □文/图 本报记者 柳安臣  《老兵故事》讲述军旅故事  昨日10时许,艳阳高照。记者走进位于省会新华区合作路的老兵乐队工作室,300平方米的房间,各种乐器有序地摆满排练室,老兵乐队的全体成员正在认真地排练节目。在休息时,王继儒抱着吉他向记者介绍,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在这里排练节目,另外他们原创的多首歌曲还获得过全军一等奖。  时光不听话

  代号为“海啸”的强制执行行动昨日实施   失信人捧18万 了结八年欠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通讯员卢丹伦)昨日上午,南海法院实施代号为“海啸”的强制执行行动,40余名执行人员兵分4路,赴外实施室外清场、拘留等强制执行。据统计,行动当天共集中执行案件22宗,其中,达成和解协议案件8宗,司法拘留被执行人3人,腾退房屋3间,结案8宗,结案金额超过400万元。   在执行当日,一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抱着18万现金前来赔偿自己八年前在一场交通意外中所欠下的“债”。   此前,由于该失信人拒不支付赔偿款,南海法院依法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其高消费。失信人因公出差无法购买机票,险些失去工作,遂与南海法院取得联系,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这起长达八年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时光不听话

  记者对比四大平台24款保险理财产品发现——  养老保障产品超九成  保险系列调查之二  因购买门槛低、流动性佳、相对安全等优势,保险理财产品就像一匹“黑马”,近期颇受稳健投资者的热捧。加之它的收益率一般略高于货币基金,又比银行理财起投点低,更有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渠道作支撑,因此,积累了一大群年轻“粉丝”。  记者对比发现,相对于前几年保险理财市场以中短期的万能险、投连险为主,经过整治之后的保险理财市场主流则以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为主流,占市场九成以上。   文/ 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刘冉冉  保险理财靠谱吗?记者以目前主流的四大互联网理财平台(微信理财通、支付宝财富、京东金融、微众银行)的24款保险理财产品为样本进行了调查。  保险理财产品  以中短期为主  记者走访几家开售保险理财产品的企业,大概梳理出近期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原因:首先是购买门槛较低,大多是1000元起购;其次是安全度相对较高,本金一般都能得到保障;同时还有产品以中短期为主,流动性佳;此外就是收益率一般略高于货币基金。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之前保险理财市场以中短期的万能险、投连险为主,但受监管要求,万能险和投时光不听话

34名博士生来“支招”  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东莞分团正式启动   34名博士生来“支招”   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东莞分团开团。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 通讯员蒋周   7月的东莞烈日如火,而昨天,东莞又迎来了一团“火”,它的名字叫“蓝火”。不过,这团“蓝火”不但不灼人,还能“解渴”,尤其是解决东莞对人才的渴求。   原来,2018年“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东莞分团昨日正式开团。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34名博士生带着“锦囊妙计”深入东莞8家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博士后工作平台开展驻点工作。   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据市人力资源局有关人士介绍,经前期的岗位需求征集,东莞市共有东莞中子科学中心、东莞东阳光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有限公司、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8家企业填报了45个科研岗位需求。同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经双向对接匹配,最终筛选了19所高校的34名博士生参加“蓝火计划”东莞分团的驻点工作。   这34名博士生分别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时光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