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易大师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29 12:54 点击:600400

原标题:蛛丝蚕丝可制人造皮肤 有望代替天然皮肤用于移植手术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联合早报》7月16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最近报告说,他们将蛛丝蛋白与蚕丝蛋白相结合,制造出一种低成本的生物复合材料,可作为伤口敷料促进愈合,还有望代替天然皮肤用于移植手术。   报道称,这种材料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高哈蒂校区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已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良好效果,即将开展动物实验。蛛丝蛋白具有高弹性、高强度和优良的生物学性能。研究人员用转基因手段培育大肠杆菌,生产出重组蛛丝蛋白。这种蛋白结合了一些人类皮肤里的天然物质,如促进细胞结合的物质、生长因子和抗菌蛋白质,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生长。重组蛛丝蛋白生产成本较高、难以量产,研究人员将它用作涂层,与蚕丝蛋白制成的基底相结合。蚕丝蛋白没有生物活性,但可以低成本量产。这样得到的复合材料兼具两者的优点,制成片状可以当作敷料,制成多孔海绵状则可以成为人造皮肤的框架。    专家称,在体外实验中将这种材料与多种皮肤细胞共同培养,成功生成类似天然皮肤的层状组织。用外来材料促进伤口愈合的难点在于,在刺激皮肤细胞新生的同时,要防止细菌感染和有害的免疫博易大师

原标题:日本暴雨共导致219人丧生,其中七成死者为老人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共同社16日称,警方当天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共219人在近日西日本的暴雨灾难中丧生。另据共同社统计,在已确认身份的170多名死者中,约七成为60岁以上老人。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社会,如何帮助老人在灾难来临时逃生,成为一大课题。   据日本媒体报道,高龄人群丧生比例高,可能是因为自行疏散存在困难或地方政府的信息未能传递到位。此外,遇难者中还有10名未满10岁的儿童。这使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援能力遭到质疑。日本国土交通相石井启一视察决堤现场后表示,将重新审视目前的疏散方法,寻找改进之处。   共同社指出,很多独居且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逃到建筑高层或屋顶,导致被淹。此外受灾现场的信息传递也被爆存在缺陷。有老人表示,虽然多个喇叭同时播放疏散指示,但许多声音叠在一起,完全听不清。此外,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导致无法收到通知,没能及时撤离。日本《钻石周刊》此前指出,水灾发生时,与其往远处跑,不如跑到最近的三层以上建筑物中避难。对于老年人,关键时刻若想获得周围人的帮助,平时还需与人加强日常交流。   日本的救灾和失踪人员搜寻还在进行中博易大师

原标题:涨薪承诺难实现,文在寅向民众道歉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到2020年将最低时薪提高至1万韩元的目标,目前看来难以实现。对于未能兑现竞选时的承诺,我表示道歉。”16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主持召开青瓦台高层会议时,对不能实现涨薪目标向民众道歉。   韩国政府日前决定,从2019年起将劳动者的最低时薪定为8350韩元(约合人民币49元),较前一年上涨10.9%。然而据韩联社等媒体报道,若要实现2020年时薪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0元)的目标,每年的涨薪幅度需达到15%。文在寅16日表示,政府相关机构充分了解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型企业的困境,在评估韩国经济环境和就业情况以及综合考虑各方诉求的基础上,最终做出艰难的决定。他表示尊重这一决定。   实际上,此次时薪上涨10.9%,已令劳资双方均表示不满。受雇方表示涨薪幅度太小,扣除福利等因素,实际涨幅仅为一位数。而雇主方则表示涨薪幅度太大,工资成本压力过高。   据韩国JTBC电视台16日报道,受最低薪资政策影响最大的是餐厅和便利店等按最低标准发放工资的行业以及个体企业,时薪的涨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支出和收入规模。一名便利店员工表示,将最低时薪提高至1万韩元是文在寅总统竞选时的核心承诺,目博易大师

原标题:拉脱维亚人,孤独的“内向者”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拉脱维亚“obzor”网16日报道,最近伦敦国际书展发布一本由拉脱维亚文学协会出版的漫画书,书中的主人公在得知外面天气不好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时窗外正大雪纷飞,意味着他不会在路上碰到任何人。   这本漫画书是《我是内向者》系列丛书的一部分,该丛书的发起者康斯杰是拉脱维亚一位出版界人士和作家,她认为“孤独”是她的同胞非常典型的特征。她说:“我认为我们写的书一点也不夸张,现实情况其实比这更糟糕。”   在首都里加的大街上,有些拉脱维亚人走在一起,但他们总是沉默不语,彼此还保持着距离。拉脱维亚人的这种性格容易受到惊吓,因而更偏爱独居、沉思和安静的环境。康斯杰举例称,在公寓大楼里,拉脱维亚人的习惯是要等门厅里的人走了后才走出自己家门,以免在门口与人碰面要尴尬地打招呼。(柳玉鹏)博易大师

原标题:听印度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讲“印度神药”那些年那些事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在印度,我遇到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代购印度药的)参与者。我自己就带过。”在电影《我不是药神》火爆之后,一位常驻印度的国内媒体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以往,提到印度,很多人脑海中闪现的是贫穷、落后、卫生条件差等带着些许刻板印象的词语,但最近,人们“突然”发现,印度有一个领域居于世界前列——制药行业。事实上,这并非新鲜事,因仿制药的大量生产,印度早就有了“世界药房”的称号,不过这个“传奇”是如何形成的却众说纷纭。《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数名在印度医药行业工作过的资深人士,听他们讲印度庞大的仿制药生产背后的故事和争议。   传奇——“印度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在我看来,‘世界药房’的称号对印度来说的确名副其实。”杨晨是海外医疗服务公司“康安途”创始人,在印度工作生活多年,当《环球时报》记者同他聊起印度的这个称号时,他给出这样的回答。   杨晨为记者做了个总结:从品类看,印度市场上的药品体系完整,从治疗感冒发烧的日常药物,到针对癌症患者的专项药、特效药,都可以找到;从数量看,印度“仿制药”占据国博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