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春燕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9 20:09 点击:597742

原标题: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方愿同阿方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做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互学互鉴的好朋友,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主席着眼于中阿双方的长远利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 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需增进双方战略互信。中阿两大民族虽相隔遥远,但一直以来双方风雨偕行、共克时艰,始终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中阿友好关系破浪前行,离不开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阿关系,即使在西亚北非地区形势经历波折的情况下,中阿关系也始终朝着既定方向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从理念到行动,为推动中阿关系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在中阿全方位合作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将进一步增进双方战略互信,夯实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基石。 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需对接两大民族复兴梦想。中阿双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实现民族复兴是双方的梦想。劳春燕

原标题:我军探索新时代营区基地化标准化建设新路 本报讯 记者孙兴维、通讯员贾蓬报道:如何让“铁打的营盘”适应“快速机动的部队”?近日,我军探索新时代军以下部队营区基地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全面展开。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通过在全军18个单位试点,集中探索新时代营区建设特点规律,努力打造一批军事功能完备、规划部署集中、保障弹性适度、管理规范高效,适应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新型部队营区。 我军各个时期建设的营区为部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还存在着布局分散、标准不一,管理相对粗放、军事属性有所弱化等问题。军委后勤保障部按照建设打仗型后勤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确立我军新时代营区建设必须坚持平战一体以战领建、立足现有兼顾长远、分类实施协调推进、融合创新讲求效益的原则,紧贴部队作战样式、组训模式、保障方式的发展变化,在集中部署、集成建设、集约保障、精确管理上狠下功夫,坚决去除非军事功能,推动营区营房保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 试点营区建设坚持全面提升战备保障能力,配套完备作战支撑、训练试验、勤务保障、办公住用、安全防护、军事职业教育和劳春燕

原标题:造 心 “悦读时光”第十束光,来自毕淑敏的《造心》。 有人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她质朴真诚的文字,充满对生命的感悟和生活的智慧。人生纷扰,人心易躁。愿你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能借助美文的力量,造就一颗过滤浮华的心,让心田流过一股清凉。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劳春燕

原标题:灾区,那些出生入死的迷彩背影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40年前涌起的改革开放大潮,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一代代志士仁人渴望并为之前赴后继的民族复兴大业,让今天的中国人如此接近这个伟大梦想。 回眸40年的前进历程,改革开放如同一部宏伟壮丽的史诗,蕴含着中国人民为之探索奋斗的无数动人故事。这其中,也包含着中国军人继承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牢记历史使命,为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国防与军队建设所续写的精彩华章。为此,本版从今日起推出“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人民子弟兵”专栏,通过讲述军史档案中的人民军队强军兴军、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抢险救灾等故事,展现人民子弟兵为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激励人民军队在改革强军征途上再出发。 ——编 者 扑灭大兴安岭特大火灾—— “大胡子师长”以火攻火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突发特大山火。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受灾群众5万余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原沈阳军区和空军部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出动3.5万多名官兵、880余辆汽车、60余劳春燕

原标题:立足三尺讲台 心系反恐战场 “排长,如果我能活着走下战场,我想好好学习考军校……”南疆前线,一位年轻战士在弥留之际紧紧握着蔡昌军的手说。 那年,蔡昌军军校一毕业就申请上了战场。那名战士对军校的向往、对知识的渴盼,至今让蔡昌军难忘。战场归来,得知有机会走上军校讲台,蔡昌军没有丝毫犹豫,选择当一名军校教员。 后来院校改革,蔡昌军所在的军校被撤编,他转入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工作。根据任务需要,他开始跨行研究反恐作战与教学。 见过了战场上的生离死别,蔡昌军以为自己的情绪再也不会因此而起波澜。但当他看到恐怖分子以惨绝人寰的手段实施暴恐行动的资料视频后,愤怒依旧涌上心头:“和平年代,我们的战士和老百姓的生命竟然遭受如此伤害!” 当时,国内反恐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研究地铁的反劫持作战,蔡昌军跑遍了当地的地铁线路,并向相关部门收集翔实数据,据此编写了国内第一部轨道交通反恐作战教材教案。研究地面反劫机作战时,蔡昌军搜集了国内绝大多数客机机型的结构和数据,深入分析了国外反劫机战例。作为军警反恐集训的常邀专家,蔡昌军把自己的众多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猎鹰突击队、雪豹突击队等拳头作战力量的劳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