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04:07 点击:596799

原标题:《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宣介会举行 新华社日内瓦7月12日电 (记者聂晓阳)中国12日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举行《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宣介会。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向3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介绍了白皮书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受文表示,加入世贸组织17年来,中国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期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他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所有成员都带来了好处。中国目前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出口为各国企业和民众提供了物美价优的商品。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五分之一的出口。 他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切实履行世贸组织承诺,努力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在货物贸易领域,早在2010年,中国降税承诺就已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在服务贸易领域,截至2007年,中国开放承诺就已全部履行完毕,100个服务业分部门已按承诺开放。 他表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刘胡兰

原标题:你的需求提出来 我的保障跟上去 7月6日,武警系统军民融合需求对接会,在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举办。此次对接,由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组织。 对接会现场,来自武警部队群众和信访工作培训班的80位学员,与来自安防系统、警用装备等领域的企业界人士交流。大家看产品展示、谈技术需求,有急需项目的直接对接,也有长远规划的部署安排。 据悉,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东北角,响应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统一安排,由原西郊汽车配件城“变身”而来,2015年12月21日正式启动。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产业园,主要用于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落地、军民融合项目展示对接,启动当日即有10家企业签约入住。 此次对接中,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作为负责军民融合产业园的招商、推广和运营方,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特殊作用,组织了一大批优势民企带着绝活儿前来展示、对接。“你的需求提出来,我的保障跟上去。”项目对接中,9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了路演。军地双方有一个共同感受:这是一个不断延展的大空间。联盟还主动延伸服务,安排官兵在国防教育馆现场体验军民融合新成果。刘胡兰

原标题:红色追寻,擎起“天山铁骑”的精神旗帜 驻守在天山北麓的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前身是1945年我军创建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先后参加了锦州战役、东北剿匪、抗美援朝、进军新疆等战斗行动。从东北到新疆,该团历经了“六次移防、六次改编”,在万里征程中形成了厚重的红色底蕴,始终激励着官兵以史为根、以史为荣、以史为鉴,积极投身于强军实践。 团里有这样三名官兵,少校王君、中尉王泽和四级军士长王浩,他们都出身于军人家庭,深受父辈们从军经历的耳濡目染,对我党我军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有着共同的兴趣,先后加入团史研究小组,挖掘这支部队征战移防改编的每一段历史,为团队文化建设默默耕耘着。前不久,他们自发进行“重走铁骑征战路”的红色寻根之旅活动,历时31天,跨越8个省区、21个县市,累计行程14700多公里。他们一路追寻、探访、感悟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带回了一批鲜为人知的团史资料,有失传已久的红歌,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十分罕见的视频音频,有早已模糊不清的照片,也有独此一份的行军笔记。这一批团史资料在团史馆公开展出后,备受广大官兵的关注,成了该团“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刘胡兰

原标题:让人生充满乐观 张兴德著《“不完美”的哲学:兼与青年官兵谈不抛弃不放弃》(解放军出版社)是写给青年官兵的一部实用性与理论性统一、思想性与故事性兼具的通俗哲学著作。 去年春天,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自我介绍说,他是一名从事宣传工作的老兵,已经退休多年。退休后一直笔耕不辍,在军地报刊发表文章600余篇,出书多部,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手头有一部多年撰写而成的书稿,叫《“不完美”的哲学》,很适合部队官兵阅读。作为一名老兵,希望能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选题内容我很感兴趣,于是与作者进行了长时间沟通,并建议他将书的主旨落到“不抛弃不放弃”上。因为,世界无坦途,现实与理想虽有差距,但是为了荣誉、为了胜利,“不抛弃不放弃”才是军人应具备的精神和品格。 本书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不完美才是世界,不完美才是人生”,不仅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是一个被忽略了的重要哲学问题。全书以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大众哲学”的方式,多视角、多方面阐述了这个普通却又被人们忽略了的哲学问题。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简要地论述了“不完美”哲学的一些理论问题,通俗易懂;下篇通过对180多个经典而又鲜活事例的讨刘胡兰

原标题:少年寻“宝”记 现在的绍兴市柯桥笛扬路以前叫小马路,在柯东桥以南,靠近104国道处是我爸爸原来工作的单位——柯桥供销社茶叶收购站,说是茶叶收购站,其实不止这一项业务,高大宽敞的多开间、数进深的老式黑瓦房里还收购蚕茧、废旧纸张等。 废纸收购站的人与茶叶收购站的人合用一个场地,时常去那里玩耍的我经常在一旁围观工作人员将废旧报刊上秤、分类、打包。有一回,我在一堆旧书里看见一本花花绿绿封面的小人书。踩着纸堆走过去,拿起那本小人书一看,只见一个头戴小尖帽的小男孩正骑在一只展翅翱翔的大白鹅脖颈上,封面上的字只认识一个“记”字。但幸好这是一本图画书,一页一幅图配上简短的文字。一整个下午,我坐在废旧报刊堆上,屋宇高大阴凉,阳光透过屋顶瓦片间的玻璃天窗斜斜洒下来,照在身上,也照在那本可爱的对我影响深远的小人书上:小男孩胡作非为被小妖精缩小了身体,他们家的大白鹅渴望去远方冒险,小男孩为阻止它,一起被带上了天,随同雁群离开了家乡…… 下午四点半,供销社要下班关门了,有个叔叔问我爸爸:“胡师傅,你儿子呢,怎么一下午都没声音,是不是溜出去玩了?”“不会又在茶叶仓库玩风箱吧?”另一个人说。有个伯伯拿刘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