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d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3 02:19 点击:582390

原标题:肯尼迪航天中心:人类登月的起点 近年来,由于频频有航天器升空,肯尼迪航天中心附近时常聚集起人群。今年2月,在约10万人的现场围观下,世界上现役最强大的运载火箭“猎鹰重型”从这里腾空而起,携带一辆红色特斯拉电动跑车飞往火星。 除了进行商业发射活动,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是美国军方进行空间实验的重要场所。比如,2017年5月7日,美军研发的X-37B无人空天飞机在太空中度过了718天后,自主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成立于1962年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其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该中心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占地面积近600平方公里,拥有约17000名员工。 肯尼迪航天中心由4部分组成,其中最知名的当属为实施“阿波罗计划”而修建的39号发射中心。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乘坐的“阿波罗11号”飞船正是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此后,又有多名宇航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踏上了登月之旅。除了“阿波罗计划”的发射任务,还有诸多航天器从该中心进入太空,如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世界瞩目的航天飞机。可以说,肯尼迪航天中心几乎承担了美国所有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的任务。 肯尼迪航天ward

原标题:东风“快递” 使命必达 党员档案 姓名:王锡民 党龄:24年 战位:火箭军“东风第一旅”旅长 心语:祖国轻易不用咱,用咱就是出重拳。时刻准备着,准备着亮剑的那一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做又快又精的东风“快递”。 夏夜,崇山峻岭寂静无声。 “龙宫”深处,值守各战位的导弹号手,在火箭军“东风第一旅”旅长王锡民声声令下井然忙碌。 这是一次阵地调试任务。前不久,这座使用多年的导弹阵地经过重新整治,以崭新面貌交付该旅使用。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战略导弹部队,该旅多年“深居简出,隐姓埋名”,直到1984年国庆大阅兵首次亮相,被誉为“东风第一旅”。从“争气弹”到“硬气弹”,他们至今成功发射数十枚不同型号的战略导弹。 对这支战略“铁拳”而言,阵地就是他们的战场。入伍近30年,历经3次阵地整治,王锡民说,每次都意味着战斗力建设的一次飞跃。 荧屏闪闪,键盘声声。从阵地管理连到阵管通信连,再到现在的阵管防卫连,部队编成的变化诠释着火箭军导弹阵地管理的变迁。 大国长剑,一弹定乾坤。王锡民说,阵地硬件、软件的每一次变化,都源于国防科技创新,得益于改革强军实践,更离不开综合国力攀升。 穿越时光隧道,19ward

原标题:锻造军事思维力 在对抗激烈、波谲云诡的信息化战场上,军事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战争对抗史,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不一定是胜利者,处于技术劣势的一方也并非注定失败。只有既重视既往经验,更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善于结合具体实际,破除既有思维定势羁绊,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做出合理判断,形成正确决策者,才有可能赢得战争胜利。 “任何思维都是一种能力”。军事指挥员在未来战场上的谋优制胜能力取决于其军事思维发展水平。而要形成良好的军事思维能力,必须把战争制胜机理搞透。不同的战争形态,遵循着不同的制胜机理,需要不同的军事思维方式。凡是罔顾军事实践发展、囿于陈旧观念的军队,必然会在战争中受到应有的惩罚。二战时期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被德军装甲机械化部队从侧翼突破,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防线被美军一记“左勾拳”打得支离破碎,都是军事思维僵化导致的恶果。事实证明,按照机械化条件下作战方式培养出来的指挥员如果固守传统思维是不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不清楚未来作战的制胜机理,就不能在实战化训练中及时增添反映未来作战的新要素、新内容、新手段,导调就只能在“老一套”上转圈圈,就不能引领参训官兵确立符ward

原标题:俄军如何优化空天力量 特朗普下令美国防部筹建太空军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这再次证明,美国抛出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计划,目的是可能在那里展开作战行动。”俄《独立报》也发表评论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俄将不得不予以反击。 近年来,为应对美国在太空领域咄咄逼人的姿态,俄罗斯不断优化空天力量,其中最大的动作当属建立空天部队。 苏联时期,航天器、地面设施、发射指挥部门曾长期隶属于战略导弹部队。苏联解体后,俄将两个发射场及一个指挥中心合并成立俄罗斯太空军事力量,隶属于俄国防部。随后,这一机构与战略导弹部队和防空部队的航天导弹军合并。 2001年,俄政府意识到航天部门在军事和国家安全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决定在部分战略导弹部队、航天器发射和指挥部门以及航天导弹军的基础上成立航天部队。当年3月,俄航天部队正式成立。俄还将10月4日也就是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日子定为航天兵日。 俄航天部队的任务主要以太空防御和发射航天器为主,包括及时发现和抵御针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导弹袭击、保证军民两用的轨道航天器正常运转、对太空空间进行有效监控、保证俄罗斯本国及国际合作项目和商业太ward

原标题:“伤疤好了,但历史不能忘” 我出生在被战火笼罩的年代,舅舅和表哥都是军人,多次参加战斗,作战英勇。受他们影响,13岁那年我不顾家人反对找到表哥,要求参加革命。 考虑到我年龄太小,表哥起初不同意。但一番软磨硬泡后,我还是如愿以偿。领导看我瘦得皮包骨头,加上年龄小不能参加战斗,就让我当了通信员。 经过两年的锻炼,我柔弱的身板慢慢壮实起来,终于穿上了盼望已久的军装,还领到2枚手榴弹。从此,我就把手榴弹当宝贝一样护着,经常“弹”不离身。 一次行军途中,我们发现敌军一处据点。但对方装备精良,不能硬拼。连长跟几个战友商量,先潜伏下来,等天黑后进攻据点火力薄弱的东门。或许是考虑到我个头小,跑得又快,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连长同意了我打先锋的请求。 好不容易熬到下半夜,我趁着夜黑慢慢匍匐到东门外。然后,伺机跳起把手榴弹扔向了敌军。随着“轰”的一声响,后面的战友随即冲了过去,把据点的十来个敌人杀得一个不剩。 由于我距离据点太近,扔出去的手榴弹也伤着了自己的右胳膊。当时,根本顾不得鲜血直流,我就地抓了一把沙土涂在伤口止血。由于未得到及时医治,胳膊上至今还留着5厘米的疤痕。这次战斗后,部队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