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ata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5 01:07 点击:578257

唐英年与香港西九文化区:从谋划者到运营者原标题:唐英年与香港西九文化区:从谋划者到运营者   中新社香港6月29日电 题:唐英年与香港西九文化区:从谋划者到运营者   中新社记者 阮晓 龙曼   “希望20年后,人们来到西九,会认为这是一个囊括‘古、今、中、外’所有元素、充满活力的平台。”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去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视察香港的首站选在西九文化区,?占?证《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的签署。西九文化区对香港发展文化艺术的重要作用,得到中央的重视。 “希望20年后,人们来到西九,会认为这是一个囊括‘古、今、中、外’所有元素、充满活力的平台。”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近日接受 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中新社记者 谢光磊 摄   当年9月,唐英年接下重任,成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的首任非官方董事局主席。事实上,早在2008年,时任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他,便曾作为首任董事局主席,谋划这个世界级的文化地标。   忆当初,唐英年形容“一手立法将它建立”,当时主要的工作在规划和设计,“怎样把这块土地,变成一个有活力、给年轻人希望、让香港的murata

10万平米百合花海亮相北京世葡园原标题:10万平米百合花海亮相北京世葡园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于立霄)以“相约延庆,盛世花海”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百合文化节29日在世界葡萄博览园开幕。10万平方米百合花海亮相,集中展示64个主要品种、70多万株百合花。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产业处副处长陈峻崎介绍说,本届百合文化节在总结前三届北京百合文化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展区布局进行优化升级。分为室外展和室内展两部分。   室内展区面积4500平米,通过原装进口集中展览的方式,让参观者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欧洲经典百合花卉品种的魅力。展区内展示书画、插花等与百合相关的艺术品及创意商品,还为参观的市民提供了亲子插花体验等活动。 第四届北京百合文化节室内展区。 于立霄 摄   室外展区秉承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在园区内种植百合主要品种64个、70多万株,展示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靓丽缤纷的百合花海,成为北京市独具特色的百合主题公园。   本届百合文化节展出的百合种类兼顾了观赏效果和食用、药用价值,展示了百合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亚洲百合、东方百合、OT百合,以及近两年最受民众欢迎的庭院百合等品种;结合世葡园地形、地貌条件,通murata

西藏墨脱:绿色茶叶成致富“金叶”原标题:西藏墨脱:绿色茶叶成致富“金叶”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西藏墨脱:绿色茶叶成致富“金叶”   中新网西藏墨脱6月29日电 (何蓬磊)“现在全家都在种茶,刚开始一亩大概有5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现如今茶树的采茶量一年比一年多,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日前,墨脱县墨脱村村民贡桑卓玛在拉贡茶园对中新网记者说。 图为墨脱村拉贡茶厂。 何蓬磊 摄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雨量充沛、四季如春,被外界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墨脱在气候、纬度、土壤酸碱度上都适合种植茶叶。截至目前,墨脱共建成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25个,总规模达7326亩,可采摘茶场3798亩。   “以前我们家里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经济收入很少。”贡桑卓玛说,过去,自己没种过茶叶,整个墨脱县也很少见到种植茶叶的。 图为身着门巴族服饰的墨脱村村民在茶园采茶。 何蓬磊 摄   墨脱县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受当时道路交通、种茶技艺等制约因素未能发展壮大。   2012年在墨脱县和援藏工作队的支持下,墨脱县建成了该县第一个试验性茶园,并于2013年将茶叶确立为农牧特色主导产业。 图为身着门巴族服饰的墨murata

美财长:有关特朗普寻求退出WTO报道不准确原标题:美财长:有关特朗普寻求退出WTO报道不准确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媒体Axios29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寻求退出WTO。对此,财经网站forexLive援引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的话表示,Axios有关此事的报道不准确,夸大了事实。murata

“一大会址”日记|党的生日临近,参观者从全国各地涌来原标题:“一大会址”日记|党的生日临近,参观者从全国各地涌来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临近七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往一大会址瞻仰。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刘瑞 图 “我来自北京”“我来自浙江丽水”“我来自安徽滁州”“我来自上海崇明”“我来自苏州”……6月29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的参观者成了上海兴业路上的一道风景。 这些参观者在7月1日党的生日前夕,从全国各地奔赴上海,只为一睹党的诞生地的风采。 “临近党的生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都来了。”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服务的志愿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他身后,人潮不断涌动。年轻的军人在党旗前举起右拳站得笔挺,穿着裙子的mur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