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all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7 16:55 点击:57229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加快境外上市新药审评审批有关工作情况时表示,近期药监局加快批准了7个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境外新药上市,加快境外上市药品审评审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药监局将按照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审评审批工作,而且要进一步鼓励新药上市政策措施;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加大境外检查力度,让更多的国际医药创新成果尽快惠及我国患者。   今年4月12日、6月20日,李克强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快进口新药上市作出系列重要部署。此后,药监局认真落实国务院会议要求,抓紧出台了简化境外上市新药审批政策,快速审批了一批境外新药,加快境外上市新药审评审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简化境外上市新药审批程序。对于境外已上市的防治严重危及生命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以及罕见病的药品,同时经研究确认不存在人种差异的,申请人无需申报临床试验,可直接以境外试验数据申报上市,药品上市时间将加快1—2年。二是优化药品临床试验审批程序。三是取消进口化学药品逐at all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   会议确定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完善考核机制,实现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从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80%,其中支持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50%。   禁止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减少融资附加费用。支持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鼓励未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增设社区、小微支行。   将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抵押品范围。 利率0.5个百分点at all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邮储银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外资银行的约2000亿元,用于支持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   央行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有利于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央行定向降准符合预期,旨在去杠杆,并不意味着宽货币。其结构性、指向性更加明显,有利于市场预期的逐步改善。预期年内或还有一到两次(每次0.5%)降准可能。 迅雷告诉本报记者,4月降准替代MLF操作之后,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也随之缩量,加之4月缴税因素影响,使得综合投放的流动性总量并未加码。此次定向降准虽释放流动性较多达7000亿元,但7月公at all

  今年4月,《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试行)》(下称《细则》)正式发布以来,备受各方关注。而就在6月14日24时,首批积分落户申报阶段已正式结束,今年北京共有124657人的积分落户申请经用人单位审核提交,进入数据核查阶段,初核结果将在7月31日之后公布。自此,北京积分落户政策迈出实质性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叶裕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细则》凸显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建设成为世界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导向,对户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适当增加规模控制,促使积分落户取得突破性进展。 序。   中国经济时报:在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积分落户《细则》发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是否对户籍制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叶裕民:2016年8月,北京市发布《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对积分落户制度的目的、原则、申请条件和积分指标进行了规定。但是《办法》比较粗线条,可操作性弱。今年颁发的《细则》对积分指标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和界定,详细规定了积分入户的办理流程及所需材at all

  我国积极开展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本质上是想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促使农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更科学的保护,乃至提高。   近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引来各界关注。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显然,这一设置考虑了秋分时节与农事密切相关。   实际上,早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45名人大代表就曾提出设立丰收节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对国内外情况进行了调研显示,农业、文化、传媒等领域专家学者及农民代表普遍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十分必要,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   笔者以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更多在于从文化传统上促使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在寻求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从侧面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毕竟,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寄托可以成为推动当前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一系列制度政策落实的有力推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应对改善我国粗放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其中,应对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药过度使用、地下水超采、农业内外源污染加剧的现实,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重大挑战,为此,at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