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9 19:27 点击:569987

原标题:“讳疾忌医”与滥用药物同样可怕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刚吃过早饭的战士们整理行装、请领武器,一切井然有序。我正准备出门,五班的战士小常却匆匆跑过来。 “指导员,我来给我们班长请假!” “张可可?” “对!是张班长。” 我心里咯噔一下:单位依据新大纲要求,正在培养体能训练教练员。眼看着示范课就要开始了,张班长是示范过程的组织者,这个节骨眼上他能缺席? “张班长病了。他扛了很长时间了……” 不等小常说完,我连忙来到五班宿舍。张班长裹着大衣,见我进来,艰难站起来,挤出一脸笑容:“指导员,我还没‘熄火’!刚吃完药,很快就会没事了……” “得的啥病?吃的啥药?” 张班长回答:“就是有点拉肚子,我刚刚吃了止泻药。” 小常在一旁小声说道:“班长上吐下泻已经好几天了,一直在吃药,没啥效果。” “为什么不早点请假呢?”面对我的疑问,张班长憨笑着低头不语。 送到卫生队一检查,原来张班长患了胃肠型感冒。军医反馈说,他吃的一堆止泻药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延误了病情。 滥用药物!我又想起了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周班长。周班长感冒后,没去卫生队直接从连队的公共药箱里随便拿了2282

原标题:班长的微笑 前两天,一个离开军营很久的战友写信回来,说他对老班长的微笑一直念念不忘。一向爱笑的班长得知后很吃惊,没想到自己从未在意过的一点笑容,会在战友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老班长丰金山,兵龄16年,当过班长、代理排长,立过功、受过奖,到了军旅生涯的最后阶段,他却选择留守在孤灯对影的“一号院”。 号称“一号院”,其实是团里前几年腾出来的老旧营房,距离营区大约5公里,平日里主要存放一些训练器材,平时看护库房的就丰班长一个人。去年8月,我被安排到“一号院”值班。 走近院落,飘扬的红旗辉映着蓝天,笔直的柏树像一个个卫兵,环抱着整洁的院子,我深吸了一口纯净的空气。 班长早已在门口等候,他快步上前,麻利地接过我手中的行囊,微笑着说:“你来啦,快进去吧!”亲切的笑容让我忐忑的心平静不少。 “一号院”的工作很重要,但日常生活确实单调又重复。冷清寂寞的生活渐渐让我烦乱,当初坚守院落的誓言正在被平淡的时光慢慢磨灭。我的躁动,班长看在眼里,却没有多说什么。 从晨曦初现到夕阳西下,我总能见到班长像巡查阵地一样,一个人把偌大的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库房、器材、宿舍、营院……里里外外2282

原标题:编剧的现实“表达”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战以后,现代主义兴起。现代主义不再注重情节、人物,不再强调故事,而是表现幻觉、梦境、意识流。 电视剧是通俗文本,世界各国都是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电影的情况则复杂一点。我们的电影,现在传统叙事是不行了,但是新的叙事有吗?没有。这就造成传统叙事不熟练、编剧们也不屑于这样去写,但是新的叙事风格完全没有产生。同样是现实题材,有些影片票房很好,故事不错,但叙事上没有创新,结构上没有创新。所以,新现实主义的“新”,希望体现在表达形式上。 即便在现实题材中,“架空”也是可以的。“架空”只是形式,戏是否吸引人,要看扎实的现实主义功底。我们看美剧《纸牌屋》,它其实是一部纯虚构的作品,是现实的平行时空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现代,它的虚构与现实是重叠的。这对创作者的挑战非常大,如何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把握假定性与真实性的关系,这个是很难的。对于创作者来说,现实主义修养是最大的挑战。 我们的创作,要么“架空”,要么就是现实的镜像。美术史上有照相现实主义,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在一些现实主义题材剧中,我们动不动就等于生活,有2282

原标题:踝关节扭伤莫大意 前段时间,我随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医疗专家团来到海军航空兵某飞行团巡诊和宣讲训练伤防治常识。 一名飞行员询问道:“谢医生,我有次训练时不慎扭了一下脚踝,当时觉得没什么事,也没做处理,结果现在一跑步,受伤的地方就痛,非常影响训练成绩,这是怎么回事?”周围不少飞行员纷纷说他们也有相似的困扰。 “这可能是踝关节韧带损伤,且没有进行相应的治疗导致的慢性疼痛。”我向飞行员们解释道:“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关节炎和踝关节不稳,导致脚踝顽固性疼痛甚至反复扭伤。脚踝扭伤在军事训练伤中的发生率很高,请各位战友重视对于脚踝扭伤的处理。” 踝关节由周围的韧带提供稳定性,正常行走时踝关节的轴向负荷可达到自身体重的4.5至5.5倍,跑跳时负荷更高。假如扭伤导致韧带受损,影响了踝关节的稳定,踝穴每增宽1毫米就会导致关节的最大接触压力增加50%。形成扭伤-关节不稳-再次扭伤的恶性循环。 “谢医生,怪不得我这大半年里老是崴脚呢!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症状轻的每次训练前都需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配合使用踝关节绷带可增强踝关节稳定性,避免再次受伤。症状严重的则需要进行踝关节核磁共振检2282

原标题:荧屏里的乡愁 央视纪录频道于6月8日起开播的6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从冰雪北国到南方水乡,从青藏高原到胶莱平原,从秦岭山脉到黄河沿岸,带观众走进了莫言的出生地高密大栏乡、贾平凹的故乡商洛、阿来的灵感之源嘉绒藏区、毕飞宇曾经生活过的兴化等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乡带给他们的文学启示。回到他们出生成长的村庄,回到他们文学创作的现场,与其说是他们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不如说是故乡把他们的乡愁转化为创造文学的力量。我们在了解这几位知名作家的经历同时,是不是也能体会到成功背后那隐隐约约的乡愁呢。 不知从何时起,像这样能唤起人们那份浓郁乡愁的电视节目渐渐多了起来,央视推出的另一档纪录片《记住乡愁》已播出到第四季,不仅收视热度不减,而且观众的参与度一直居高不下。近期在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热播的互联网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目前已推出第二季,播出后让不少人都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勾起了自己那份独一无二的乡愁,引领了一波“回乡潮”。就像《文学的故乡》总导演张同道说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片文学的故乡,这个故乡就是你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故乡。” 是啊,生活环境的急剧变迁伴随着各种理念与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