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10:52 点击:567042

原标题:蔡英文砍完年金再致歉 网友不买账:自己的礼遇怎么不改?   中国台湾网6月21日讯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立法院”昨夜三读修正通过台军年金改革方案,18%优惠存款分10年归零。对此,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副领导人陈建仁在蔡办召开记者会向军公教致歉。网友们指出,蔡英文“令人想吐”,“自己的礼遇怎么不改?”对蔡英文、陈建仁的致歉完全不领情。   蔡英文表示,军公教“口袋的钱比过去少,那种不满与无奈的心情,不是当事人,其实很难了解其中感受”。网友提议蔡英文“请你自己砍一半。自己不砍,说什么、道什么歉都没有用”,“想了解其中感受”真的一点都不难;民进党官员、“立委”、政务官也别自肥,一视同仁。若能如此,向军公教致歉才算有点诚意。   台当局“行政院”称,军公教年改上路第1年即可“节约”数百亿(新台币)开支。但蔡英文一句话捐出100万美元给WHO;被戏称“高级实习生”的北农总经理吴音宁一年爽领250万,蔡英文发动全党之力护航等作为令网友愤怒。   台媒表示,蔡英文一手砍军公教退休金,一手又挥霍公款、养肥猫令人愤怒。网友留言指出,“台湾负债累累,还拼命的把钱拿给别人,这个钱拿来帮助自己的人民不魏碑

法国核电站一员工被困四天险丧命 警报系统未奏效原标题:法国核电站一员工被困四天险丧命 警报系统未奏效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法国《20分钟报》6月20日报道,法国滨海塞纳省帕吕埃尔核电站一名员工被困于办公室4天,在当地时间6月18日9时左右才被发现。该员工在获救时情况十分危急。   据报道,该员工现年52岁,被困期间没有进食和饮水,造成其严重脱水。被发现时,该员工躺在核电站内一间办公室的地面上,尚有意识,但已开始胡言乱语,身体状况十分危急。一队志愿消防员和护士对其进行了初步急救,随后该员工被送往鲁昂医科教学及医疗中心。   事件发生后,法国卫生安全和劳动条件委员会(CHSCT)立即敦促相关方面展开调查。调查证实,该员工于当地时间6月14日进入事发办公室。该核电站配备信息处理系统,通常情况下如果12小时以上无人出入办公室就会引发警报。然而本次事故中,该系统没有发挥作用。   报道指出,一项内部调查已经开始。一名工作监察员于19日前往事发现场,宪兵也已介入事件调查。(实习编译:宋宜 审稿:王莉兰) 魏碑

原标题:恐袭危险仍存 德国挫败一起“生化袭击”预谋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法国《费加罗报》6月20日报道,德国警方负责人在当地时间6月20日表示,日前挫败一起企图用蓖麻毒素制造“生化武器”的预谋袭击。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局长慕尼希(Holger Münch)指出,嫌犯为实施袭击进行了精心准备。利用蓖麻毒素制造爆炸武器在德国尚属首例。   报道称,嫌疑人赛义夫(Seif Allah H.)于6月12日在位于科隆的家中被捕。警方在其家中发现了约1000粒蓖麻籽,以及一些用于制造爆炸物的器具。蓖麻籽中可以提取一种剧毒,微量就能致死。调查人员认为,赛义夫正在制造一种“生化炸弹”。情报机构指出,“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曾在叙利亚进行过此类实验。   赛义夫在2018年春季通过网络订购蓖麻种子,他可能谋划在6月开始进行相关准备活动。目前没有迹象能透露其计划袭击的目标或是否有同伙。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内政部长赫伯特瑞尔指出,如果赛义夫的计划得以实施,将会是到目前为止,发生在欧洲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   据报道,赛义夫是突尼斯人,他于2016年抵达德国,并与一名德国女子结婚。他曾试图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因此引起德国情报机构的注意。赛义夫的邻居曾魏碑

印尼一超载渡轮沉没至少180人失踪 数十人湖里挣扎原标题:印尼一超载渡轮沉没至少180人失踪 数十人湖里挣扎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衍龙】今日俄罗斯6月21日消息称,印度尼西亚多巴湖一艘超载的渡轮沉没,目前至少180人失踪。 视频画面上可以看到有数十人在湖里挣扎魏碑

激情院士陈国强:改革和科研都需破釜沉舟原标题:激情院士陈国强:改革和科研都需破釜沉舟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改革的车轮是由哪些人在不同领域转动且推进的?大江东工作室试图借此契机,推介一些精彩人物的精彩故事。首先出场的,是先后被学生们昵称为“强哥”和“强叔”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这位从湖南攸县小乡村走出的院士,其人生故事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难解难分。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不久前发表的人物专访《陈国强:破釜沉舟为科研的血液学家》,开篇写道:如果 “决心”可以预测一个人在医学研究领域的未来成就,那么陈国强教授辉煌的职业生涯,早在其还是一名年轻医生时,就已能预见——其实,这样的“预言”能够实现,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本文图均为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图 头衔很多,最爱是“强哥、强叔” 中科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劳模、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这些头衔,55岁的陈国强并不那么在乎。于他而言,荣誉只是对自己和团队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学生喊他“强哥”或“强叔”,他又欢乐又感慨:“从‘强哥’到‘强叔’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