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常识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1 10:49 点击:563562

原标题:“大风再也刮不跑帐篷啦” 本报讯 陈开江、张勇报道:“特制的地钉就是好使,这下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加固帐篷啦!”6月上旬,解决了以往帐篷容易被风刮跑的难题后,火箭军某试训区中士屈才斌十分开心。 该试训区官兵常年在外执行任务,由于任务地域土质干燥疏松,一遇大风天气,固定帐篷的制式地钉就极易被拔起。而以往保障分队通常集中在1号点位,面对一个个相隔数百公里的任务点,也是有心无力。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保障力量必须与官兵需求保持同步。”今年执行导弹实射保障任务期间,该试训区除设立一个固定修理点以外,将其余维修力量分成5个保障小分队,分别前出到任务一线进行伴随保障。 “地钉加长10厘米就不容易被大风拔起了”“自制的装备防尘防静电器材,解决了通信装备信号干扰问题”……配属到屈才斌所在的4号点位不久,小分队就接连解决多个具体问题。 修装备在行,自主创新也不在话下。执行任务以来,各保障小分队因地制宜自创折叠式分餐台、组合式洗漱台、便携式炊具等一系列保障设备,为任务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六连连长厚淳晏高兴地说道:“小分队虽然人少,但水电、汽修、电焊等样样精通,简直就是‘全能分队’雅思常识

原标题:心中有灯塔 万里不迷航 我们这支潜艇部队曾创造了长航纪录、深潜纪录、水下发射纪录等历史功绩。官兵们说,老一辈潜艇人的英雄事迹,就像一本本教科书,教导我们如何去战斗。 今年4月12日,习主席在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推进海军建设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领袖擘画的宏伟蓝图,更加需要精神砥柱的支撑、精神能量的激励。 “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潜航深海的勇士都需要经历精神的成长:心中有灯塔,万里不迷航;信念多坚毅,品行自崇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贯彻,坚决做到“艇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深化潜艇部队创建史、战斗史和发展史学习教育,用活用好军史馆、荣誉室等平台载体,构建青年官兵成长的“精神故乡”,不断增强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作为军人,必须要执戟在手,枕戈待旦,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对于雅思常识

原标题:责任让爱更美丽 “我是一名护士,像一棵嫩绿的小草,在夕阳下无限渺小,但我从未放弃。我有我的追求,我永恒的人生坐标就是——为保障打赢,奉献我的青春!” 这是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文职人员、特勤二科护士冀欣玲近日在“拥抱新时代、实现新作为”演讲比赛中朗诵的一首诗,赢得大家热烈掌声。 “小时候,每当看到护士阿姨面带甜美的微笑、迈着轻盈的步子为病患解除痛苦,我都不禁凝望很久,渴望有一天也能成为像南丁格尔那样的‘提灯女神’。”冀欣玲告诉笔者,这份美丽的憧憬一直伴她长大。 毕业后,冀欣玲毅然选择来到部队疗养院,选择用责任和热情与战友们共同筑起强军梦。 “我的工作就是接待离退休干部,他们戎马一生,是革命的功臣。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时光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充满敬仰。”冀欣玲缓了缓语气坚定地说,“我要用炽热的心,为他们增添一份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尽管离退休干部不像年轻人那样有活力,但他们的沉稳和阅历教会了冀欣玲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冀欣玲清晰地记得一位叫于锡志的离休老干部,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写字。每当看到他伏案书写时,冀欣玲内心深处的敬意便雅思常识

原标题:适应也是一种奋斗 人类在不断适应环境中延续发展,人的能力在适应环境的不懈奋斗中积聚形成。可以说,适应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适应环境中改造环境,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才能到达成功彼岸、成就精彩人生。 由社会优秀人才“转身”而来的军队文职人员,从已经熟悉的社会环境到完全陌生的军营热土,从相对舒适的生活方式到严格紧张的工作状态,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陌生感和不适应,这无可厚非。然而,军队文职人员岗位与战斗力建设紧密相连,如果不能摒弃与军营环境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甚至一味沉浸在过去的光环荣誉和生活环境中,就很难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成为部队建设的有生力量,对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贡献值也会大打折扣。 生活中,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经常会说:“这个人的适应能力很强。”何为适应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没有丝毫胆怯和犹豫,能够在第一时间融入其中并激情奋斗、脱颖而出。所以,适应不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也不是淹没自我、丢掉锋芒,而是在价值追求和岗位要求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尽情释放。 作为社会优雅思常识

原标题:一场架“吵”出一对好哨兵 “昨晚站营门哨,炊事班杨班长和马飞因为警惕性高,受到了机关参谋的肯定。”6月中旬一次晚点名时,指导员的点名表扬引来了大家格外热烈的掌声。 简单的几句表扬咋引起这么大反响?原来,就在几天前,我跟杨班长不仅吵了一架,甚至还惊动了支队政委来“劝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以前,考虑到炊事班要保障全体官兵的伙食,工作量大、十分辛苦,于是中队就规定每天每班轮流派出一名战士,前往炊事班帮厨。 起初,大家觉得战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没啥不妥。可到后来,大家发现帮厨渐渐有点变了味——个别炊事员仗着有人帮厨,自己反而偷起了懒,跑到储藏室补起了觉。 由于近期勤训轮换工作陆续展开,加上探亲休假人员相对集中,中队在位人员一下子少了许多。除去日常训练不说,仅是各类岗哨就让大家忙得不可开交。那天下午,操课结束后我回班正打算抽空休息会儿,没想到炊事班长老杨却端着一筐子蔬菜气鼓鼓地走了进来。 “不知道该轮到你们班帮厨了吗,找人去把这筐菜洗了。”他咄咄逼人的语气,让我心头的怒火一下子就烧了起来。“班里一共就剩仨人,一个站哨的,一个备勤的,哪里还有人!”……就这样,雅思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