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扫帚奖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9 19:43 点击:560471

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精彩绽放原标题: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精彩绽放   中新社柏林6月16日电 (记者 彭大伟)“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16日,在德国莱比锡市政厅礼堂,德国小伙海涵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感染台下观众纷纷挥舞起手臂,仿佛置身演唱会现场。 中新社发 钟欣 摄" src="http://image1.chinanews.com.cn/cnsupload/big/2018/06-17/4-561/971c54645ea24c7ab13bb2853a4eeac5.jpg" title="当地时间6月16日,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在德国莱比锡举行。图为参赛选手和嘉宾、评委合影。 中新社发 钟欣 摄" /> 当地时间6月16日,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在德国莱比锡举行。图为参赛选手和嘉宾、评委合影。 中新社发 钟欣 摄   这里正在举行的是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这位向中文“深情表白”的海涵,妈妈来自美国,爸爸来自德国。海涵用妈妈的说,如果没有在唐人街吃过饺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自美国;而来自奥迪汽车总部所在地英戈尔施塔特的爸爸则说,自从英戈尔施塔特设立了奥迪孔院,当地人如果不会说“你好”,都不好意思出门。海涵的风趣令观众会心地笑了,金扫帚奖

原标题:海峡两岸媒体探访“客家摇篮”江西赣州   中新网赣州6月17日电 (记者 苏路程)由9家台湾媒体和4家大陆媒体联合组成的海峡两岸媒体采访团16日抵达“客家摇篮”江西赣州,参加在此举行的“寻根圆梦――2018两岸新媒体客家行”活动。   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的江西省赣州市是客家先民迁徙,聚居和中转的重要一站,被誉为“客家摇篮”。赣台两地客家人“祖同宗、文同源、语同音、歌同调、俗同风、食同好”,赣南采茶戏、风水堪舆等民间文化,至今仍在台湾民间广为流传,两地民众有着许多割舍不断的血脉亲缘。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兴国客家山歌”座谈会上,台湾媒体领队、台湾讲客电台主持人温世凯称,客家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转变,会发生一些变化。赣州是客家人大迁徙的重要地方,有浓厚的客家风情。“赣州客家山歌、美食、围屋等丰富了我对客家文化的认知。”   祖籍福建的旺报记者陈政?h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台湾客家文化都是从大陆传过去的,“第一次来赣州,我对这里的文化很感兴趣。想了解赣州客家文化跟广东客家文化、福建客家文化和台湾客家文化的不同之处。”   据介绍,此次活动为期五天金扫帚奖

2018国潮音乐嘉年华南京站火热开唱原标题:2018国潮音乐嘉年华南京站火热开唱 年轻人用音乐释放激情。 寒单 摄 现场很是火爆。 寒单 摄 用音乐感悟人生。 寒单 摄 来,和乐迷拍个大合影。 寒单 摄 年轻歌手登台。 寒单 摄 小号表演。 寒单 摄   6月16日,为期两天的2018国潮音乐嘉年华南京站在南京银杏湖乐园火热开唱,徐秉龙、安子和九妹、反打乐队等音乐人和音乐组合登上舞台,用独特的曲风嗨爆一“夏”,吸引众多乐迷前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国潮音乐嘉年华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潮流音乐立体化碰撞而打造的现场音乐品牌,在传统中汲取、在潮流中摘锦、在音乐中传承。金扫帚奖

原标题:海上丝绸之路金融总部基地在三亚揭牌   中新网三亚6月17日电 (记者 王晓斌)“海上丝绸之路金融总部基地”揭牌仪式16日下午在三亚亚太金融小镇举行。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三亚市长阿东、金融小镇“镇长”张焱共同为基地揭牌。   “海上丝绸之路金融总部基地”位于三亚亚太金融小镇。该基地以金融创新为宗旨,以搭建要素交易平台为核心工作。聚焦证券、基金、交易所、保险等金融产业,致力构建创新金融聚集区。   “我认为海南在建设自贸岛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大陆开放,也是对全世界特别是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放。”金融小镇“镇长”张焱说,基地要搭建服务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金融平台,帮助海上丝绸之路项目融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the gate way of the China capital。在中国融资找谁,到我们的平台上,就有可能找到资金。项目和资金的匹配是基地工作的核心。”   “‘海上丝绸之路金融总部基地’的成立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龙永图建议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需明确方向,即服务海南产业的发展,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环境资源保护。   据了解,近年来三亚大力发展金扫帚奖

“巴义尔蒙古写意” 留下游牧文明的视觉记忆原标题:“巴义尔蒙古写意” 留下游牧文明的视觉记忆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陈溯)16日,“巴义尔蒙古写意――游牧文明的视觉化表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召开,会上播放了数百幅游牧主题的照片。   蒙古族游牧文明源远流长,璀璨绚丽,魅力无穷。随着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认识的不断深入,游牧文明和蒙古族文化也日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进入新时代以来,蒙古族的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恰逢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传达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多途径多方位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已成为游牧文明和蒙古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 “巴义尔蒙古写意――游牧文明的视觉化表达”学术研讨会现场展示图片。 巴义尔 摄   本次研讨会以巴义尔的《蒙古写意》系列等20本专著和发表在《民族画报》等媒体的大量专题摄影作品为例,专题探讨“蒙古文化的视觉化表达”,探索如何通过镜头认识游牧文明和蒙古族文化,讨论视觉化表达作为一种途径在蒙古族文化和游牧文明研究中的认识论价值和理论意义。   当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清金扫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