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热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9 21:53 点击:554134

原标题: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落户广西南宁   中新社南宁6月11日电(记者 黄艳梅)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11日宣告落户广西南宁市。项目致力建成中国―东盟区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北斗国际化产业技术与推广集聚基地。   当天,北斗智能产业落户南宁说明会暨北斗学院合作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宁称,广西按照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布局和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总体要求,不断推动北斗综合应用走向东盟,带动广西北斗卫星产业加快发展。   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选址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71亩,计划引进和孵化120家以上的企业与服务机构,8家以上的地区总部企业。项目总体功能框架由高新生产制造区、国际交流区、产品设计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孵化区、管理运营中心等组成。   据悉,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由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企业运营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北斗导航应用技术产业园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义乌热线

甘肃地税为贫困农户开绿色“窗口”助农产品走出深山原标题:甘肃地税为贫困农户开绿色“窗口”助农产品走出深山   中新网兰州6月11日电 (记者 刘玉桃)在兰州一家不足50平米的店铺内,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杂粮、蔬菜、植物油等,墙壁一侧还挂着各式各样精致可爱的香包。顾客张晓说:“这些都是我们甘肃本地农民种植或手工艺人制作的产品,价钱不贵,质量挺好,先买一点尝试。”   11日,甘肃省地税局帮扶庆阳市镇原县殷家城乡农特产品经销店揭牌仪式在兰州举行。   甘肃省地税局副局长王海东表示,今天揭牌仪式,主要目的是打开殷家城乡农副土特产品走出深山、走进城市、走上餐桌的绿色“窗口”,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增收渠道,为确保到2020年底全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为经销店内出售的乡村手工艺人制作的香包。 刘玉桃 摄   近年来,为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庆阳市镇原县殷家城乡制定“331+”小杂粮产业开发助推脱贫攻坚方案。   按照“331+”的扶贫模式,由镇原县殷家城裕陇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殷家城乡有劳动能力、有种植意愿的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土地流转及种植入股协议,每户平均入股土地8亩,累计入股土地8000亩义乌热线

甘肃金昌“戈壁蔬菜”南下直“奔”粤港澳原标题:甘肃金昌“戈壁蔬菜”南下直“奔”粤港澳   中新网兰州6月11日电 (郭蓉 艾庆龙)“越是地广人稀,雨水少的地方,我的蔬菜质量就更高。”金昌市金从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健尊第一次来到金昌,就被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吸引。   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由于地处戈壁和沙漠,自然条件严酷。但正是由于长期干旱雨水少,昼夜温差大加之土地没有被过度的开发和使用,为金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图为工人们正在按照要求采收蔬菜。 郭蓉 摄   “金昌是个搞农业的好地方。”杨健尊告诉记者:“油菜心怕水怕雨,吸收过多的水会导致菜的品质下降,而金昌的自然环境和土地质量都非常适宜油菜心的生长,大大提高了菜品的质量。”   自1996年开始,杨剑尊就分别在北京、宁夏等地开拓起种植基地。2016年,为进一步扩大种植基地,他将目标转向了金昌,通过在双湾镇九个井村连片流转土地,他所在的公司当年在金昌种植油菜心等露地蔬菜面积达到3500亩。   杨健尊所种植的菜心主要是油菜采摘而来。采收时,工人将种植的油菜菜心挑出,外层的菜叶按“尾菜”处理。菜心被运往香港的超市和饭店,而称之为“尾菜”的菜叶通过脱水晒干加义乌热线

上海大世界上演“端午奇遇记”原标题:上海大世界上演“端午奇遇记”   中新网上海6月11日电 (王子涛)6月11日,“2018大世界非遗中国节之端午嘉年华”活动在上海大世界开幕。活动以“端午奇遇记”为主题,开展端午游戏、演出及互动体验环节,让市民游客更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精粹。   上海大世界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端午奇遇记”是大世界继“阿拉过年”热潮后重磅推出的新一轮非遗中国节系列活动。大世界非遗中国节系列活动旨在聚焦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佳节,将传统民俗传承创新,同时当下生活与匠心文化融入其中,让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粹,以更生动现代的方式集中呈现,焕发大世界这座百年建筑的崭新活力,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精神。 大舞台的杂技表演。 王子涛 摄   活动现场以“端午奇遇记”为主题,使用端午祈福色:青、白、红、黑和黄色为主要色彩结合大世界的海派特色,打造大世界专属端午节气IP人物:有代表龙舟的宝龙;代表端午粽子形象的粽粽;上海小男孩晓晨光;代表端午祈福五色的五妞以及著名诗人屈原。   大世界内还策划了粽娘课堂、端午对诗、经典造物者、编童年彩绳、端香入囊香满“世”、晓晨光的仲夏夜之梦……围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展开一场义乌热线

公众走进湖南常德石门宝塔遗址 了解3000多年前商代先民生活原标题:公众走进湖南常德石门宝塔遗址 了解3000多年前商代先民生活   中新网常德6月11日电(记者 邓霞)用手将湿泥涂抹到裸露的“草墙”上,体验3000多年前的建房方式;围坐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感受先民的日常生活……6月11日,来自湖南常德石门县澧澜中学的学生们走进石门县宝塔遗址考古工地,探访这座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村落。   这是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场活动之一,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商代先民的生活状态,了解房屋、陶窑的建造方法以及考古遗迹的形成过程。 学生正在将湿泥涂抹到墙上。 邓霞 摄   宝塔遗址位于石门县宝峰街道宝塔社区五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发现,并进行了登记、备案。2017年9月,为配合石门县“市民之家”工程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常德市文物局、石门县文物局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宝塔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商至宋元时期的灰坑、沟、房子、墓葬等各类遗迹近500处,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陶瓷器、石器及植物种子等遗物,时代大体分属商代、东周、汉晋、宋元四个时期,其中尤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   宝塔遗址如今已成为石门义乌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