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3 09:56 点击:550922

  周五,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当周逆回购口径下净回笼资金3000亿元,“MLF+逆回购”口径下则净回笼965亿元。   市场人士指出,在月初扰动因素较少的情况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整体净回笼符合预期,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趋于下行也验证了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虽后续MPA考核等季节性扰动将趋于明显,流动性波动或加大,但预计年中流动性总体将保持均衡状态。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资金面总体宽松。具体来看,早盘隔夜大行加权融出,融入机构需求很快得到满足,早盘7天非银融出2.8%-3.0%左右,但是总体需求较少,14天成交在3.10%-3.30%左右位置,跨月资金融出在5.00%-5.20%左右,银行类机构融入报价在4.70-4.90%左右,银行在加权位置有少量成交,非银成交在5.0%左右,跨月资金价格总体较前日有所下降;午后,资金面延续宽松态势,至尾盘有少量减点隔夜融出。   中金公司指出,在违约风险上升、风险偏好下降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仍有必要保持总量的适度宽松,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顺畅运转,防范信用风险向流动性风险传染,尤其是市场所担心的季度末资金面会因为流动性考核指标压力而紧张,预计货币当局也会通大光圈

  本周央行加量续作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FL),引起市场人士对货币政策操作的讨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释放了对债务风险的维稳信号,流动性潜在投放空间扩大,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当前经济运行平稳,流动性较充裕,降准迫切性不强,但预计必要时降准置换MLF操作仍会继续。   银行债券质押库中仍以政策性金融债、地方债为主,且质押量充足,之前AAA公司债都很少用到。而且,银行资产负债、金融市场等自营部门的风险偏好较低,过往很少投资AA+及以下的信用债,此次虽将上述债券纳入MLF担保品范围,但不到可质押券枯竭时,银行也不会动用有限的低评级债券去做担保品。但此次将优质小微企业贷款纳入MLF担保品范围,对小微贷款比重大的银行是正向激励,具体执行流程值得关注。   孙超:MLF担保品扩容难以扭转低等级信用利差走阔的趋势。目前仅是一级交易商方可从央行申请MLF,并且受制于商业银行法,非银机构不能直接拿钱。同时低等级信用债折扣率比较高,操作成本大,对于一级交易商中的银行而言,使用低等级信用债的机会成本较高,低等级信用债利差走阔的趋势难大光圈

  过去几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求结构性错配明显,国内市场总供求关系失衡问题突出。在改革深入推进、外需向好等因素推动下,国内市场供求总量矛盾得到较大缓解。展望未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抑制通过外需调节国内供求平衡的空间,国内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国内供求总量及结构性矛盾将持续改善。应继续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加大有效投资、释放合理消费需求,推动国内市场总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房地产市场调控逐步放松,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再加上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2015年和2016年改造面积占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14%和18%,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销售不断向好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并且带动与房地产业关联性较大的上下游行业需求明显向好。   另一方面,近几年基建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了国内需求。更为重要的是,2016年6月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降至近年最低点,企业补库存需求开始发力,进一步推动国内需求在短期内快速回暖。   外部环境趋好带动外需回升。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大光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位列首位,中央决策层已经认识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我国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涉及国家金融安全,是涉及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安全的“灰犀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从国际经验看,金融风险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巨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幅衰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致使全球经济告别了长时间的繁荣,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   当前,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紧迫性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快速扩张,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方式不匹配,金融系统脆弱性提升。在当前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等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因此,通过重构金融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优化金融体系功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去杠杆、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建设等手段,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极端重要性。   由于我国大光圈

从民主之光到战争策源地,日本只用了十年原标题:从民主之光到战争策源地,日本只用了十年|大象公会1920 年代,日本大正民主蒸蒸日上,俨然东亚之光,似乎民主转型在即。然而,这不过是深渊前的幻觉而已。文|姚白莞单看1920 年代的日本政治制度,很难想象一个如此民主的现代化国家,会在不久后成为世界大战的东方策源地,堕入「昭和疯狂」的深渊。1925 年3 月日本国会通过的《普选法》,堪称是亚洲国家民主制的里程碑,与西方国家相比都毫不落后:君主立宪制度的原产国英国,也才刚于七年前实现普选。▍根据《普选法》,25 岁以上的日本男子一律享有选举权,30 岁以上则享有被选举权。事实上,整个大正时期(1912-1926)都以所谓「大正民主」闻名后世,早在1918 年9 月就首次产生真正的政党内阁,又在1924 年初步实现议会多数党组阁与政党轮替,稳固的议会民主制似乎在望。▍大正「小清新」竹久梦二的画作。随着政治气氛的自由宽松,20 世纪20 年代日本文艺界名人辈出,「大正浪漫」之风盛行。教育界也涌现出小原国芳等一批进步教育家。为什么在1930 年代后,日本的民主政治会土崩瓦解,最终举国走上灭亡之路?脆弱的大正新政事实上,大正民主的基础从一开始就极不牢靠。1868 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并未转大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