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和纳米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9 13:59 点击:535479

微米和纳米

原标题:周至教育扶贫“扶”出国际范   本报讯 (记者 王佳玥) 5月23日,门外熏风暖阳,一座座整洁漂亮的教学楼掩映在茂林修竹间,教室里互动频频,学生们五人一组,正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课堂上不时传出孩子们天真爽朗的笑声。这里是位于周至县竹峪镇的竹峪中学,学校现有的318名学生中,其中贫困家庭子女有90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8%。   “和城里相比,这里的教学条件有限,孩子们的英语成绩都不是很好,”学校教育主任刘小龙说,“现在好了,有了这些志愿者帮助孩子们辅导英语,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劲头都被调动了起来。”   刘老师口中的志愿者是来自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这支由20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周三轮流过来为学生们进行英语授课,帮助他们感受外国语言的艺术魅力,开拓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眼界。   据悉,5月1日,竹峪中学与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正式结成教育帮扶对子,学院专门选拔了一批英语基础扎实的留学生,开始对微米和纳米

原标题:西安 敞开胸怀聚天下英才   昨日,中国西安第二届留学回国人才招聘节举行“终南人才论坛”,数十名海归人才现场聆听知名专家学者讲述人才故事。   西安人才的春天正在走来   专家学者中,有一位是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的国宝守护人——齐东方,他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导。在昨日的讲述中,齐东方向现场的海归人才分享了一个有趣的人才故事:玄奘西游回来之后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支持下写下《大唐西域记》,是因为李世民非常重视玄奘这个了解外国、了解世界的“海归人才”。   也正是这样开放包容的胸怀造就了大唐盛世,几千年来,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积淀在西安厚重的文化里。西安人才的春天正在走来,是人才就要来到这个中心舞台。   大西安要用“三感”留住人才   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曾经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狄仁杰真相》,给人学富五车的感受,受到大家的喜爱。昨日,他也在论坛上开讲。他说,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长安就欢迎各方人才,也最能成就人才。   于赓哲就如何留住人才提出意见建议,他认为,现在西安吸引人才的力度很大,在全国都引起广泛关注,城市形象大火,发展态势很好。除了吸引人才,还微米和纳米

原标题:茵陈与苜蓿   在老家土原上,清明下了几滴小雨,阳光弱一点却仍能感到一丝暖意。出门到原畔溜达,见小路边有绿中泛白的茵陈,就忍不住要弯下腰采摘。俗话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当柴烧。其实,原上的茵陈是过了春分到清明前后才采的。最好是从毛根上长出来的嫩芽,也有的是从蒿秆根部长上来的。野火烧过的地方,春风吹又生,火是烧不死蒿根的。蒿草卑微,生命力却强,乡人说,一根蒿棍儿立在那儿,有时会耐过一个人的寿命。俗语叫它白蒿,区别于绿的或黄的其他蒿的品种。茵陈可入药,清凉解火,乡人多是拌了面粉做麦饭吃的。我在掐茵陈时发现,有前几日被人掐过的痕迹,一场雨后,嫩芽又抽上来了。从田地归来,人们总是随手采一把,攥在手里,回家尝鲜。这是土地在新的季节赐予人们的第一缕清香。   苜蓿,在小路边也随处可见。早先是成片种植的,属于连年生的植物,根系在冬天是冻不死的,春阳一照,就露出了小脸来。秋日,一片湛蓝的花,非常好看,且清香可人。收割了一茬又一茬,通常是牲畜的好饲料。如今牲畜绝迹,也不成片种植了,是曾经遗落在路边的苜蓿种子,把记忆留给庄稼人,呈现出它曾经的模样来。苜蓿为人们充过饥,今天用它做麦饭,也只是微米和纳米

在高颜值书店里享清静原标题:在高颜值书店里享清静   炎炎夏日,有什么既凉快又有事可做的地方吗?当然有!那就是冷气开得很足的书店。近些年,我市不断加快打造书香城市的步伐,阅读氛围愈发浓厚,新业态下的实体书店已经成了不少市民的清净首选。这里推荐几家西安高颜值的书店,让我们一起窝在书店享受清净吧。   钟书阁   一家只做书店的书店   2013年,钟书阁首店在上海泰晤士小镇惊艳亮相,此后钟书阁在各大城市开枝散叶,被大众毫不吝啬地赏誉为“最美书店”,成为大家争相阅读购书拍照打卡的网红圣地。   近日,钟书阁西北首店正式在西安开业。不同于上海的泰晤士英伦风、杭州的森林风和扬州的彩虹风,钟书阁建筑师在西安打造了一处云中书店。钟书阁位于北郊凤城六路与明光路十字,总占地2400㎡,装饰以白色为主,线条流畅。书店整整一层全是书,书品分类明确、排列整齐,甚至连书籍的颜色都统一。和其他书店不同,钟书阁并没有文创衍生品,也没有多余的周边产品,是一微米和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