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歌曲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7:48 点击:509356

原标题:海曼作品《曼荼罗·爱》 研讨会西安举行   本报讯 (记者 曾世湘) 3月30日,我省女作家海曼的长篇小说《曼荼罗·爱》作品国际研讨会在长安大学举行。来自瑞士、英国、美国等国际著名心理学家,与西安交大、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教授围绕作品文本内容及价值意义进行深度的研讨交流。   作品出版方的代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晓峰在介绍这部作品时认为,作为一部获得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和陕西省新闻出版总局两项出版基金的作品,《曼荼罗·爱》有着很高的出版价值和意义。作为陕西当代为数不多的真正意义上展示西安当代城市文学的精品力作,《曼荼罗·爱》带着中国文化的自信,以缜密、冷静的笔触将古城文化元素纳入诗学范畴,使这部小说富于浓郁的地域特色,充分彰显了品质西安、文化西安的大西安风貌。   在研讨交流环节,外国专家学者认为小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韵,是嫁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并表示非常期待看到英文版、德文版、法语版的《曼荼罗·爱》。“神秘莫测的中国文化注定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宝藏,进来了再也拔不出脚。”国际心理学家琳达感叹。“爱与心灵,惟慧所怀”,伴奏歌曲

匜(音:夷)原标题:匜(音:夷)   交龙纹匜   匜是古代用于洗礼或浇水的器皿,青铜匜出现于西周中后期,盛行于东周。匜大体呈椭圆状,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件西周叔上匜,它高16.8厘米,宽28.6厘米,宽流,曲口,鋬作夔龙形,口衔匜沿作探水状,器腹饰兽带纹,前两足上部饰兽首,后两足上部作兽尾形。匜内底有铭文记曰:“唯十又二月初吉乙巳,郑大内史叔上作叔妘媵匜。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说明这是郑国高官为其女陪嫁之用。伴奏歌曲

簠(音:腐)原标题:簠(音:腐)   西周象首纹簠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特点是其盖和器身形状相同且大小一样。簠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至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簠与簋因为都是盛放食物用的,所以古人常将它们并称,比如成语簠簋不饬(音赤),意思是祭品被乱动过,用来借指贪污。伴奏歌曲

簋(音:鬼)原标题:簋(音:鬼)   兽面纹簋   大家对簋的形象应该不陌生,因为许多古装影视剧中都喜欢用道具簋来盛汤。据史料记载,簋的主要用途是盛放食物,其造型为敞口、束颈、鼓腹、双耳。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形制,商代早期,簋多为圆形无耳,而到了商代晚期,双耳簋开始增多;西周时期簋最为盛行,其形制亦趋复杂,还出现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等,到了西周中期,甚至还出现了带盖的簋。伴奏歌曲

甗(音:眼)原标题:甗(音:眼)   圆涡兽泥纹甗   甗是先秦时代的一种常见蒸食用炊具,它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相当于是锅,用于烧水;上半部是带有网眼的甑(音赠),相当于笼屉,用来放置食物。我国许多地区都曾出土过青铜甗,其中以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甗形制最为规整,其高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器上甑连铸下鬲,饰有饕餮纹。此类青铜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及西安博物院皆有收藏。伴奏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