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luxu-164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13:49 点击:503529

原标题:海拔4700多米哨所用上长明电 本报讯 肖博文、胡铮报道:前不久,驻守在海拔4700多米的新疆喀什军分区克克吐鲁克边防连前哨班传来喜讯: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该连前哨班接通了大电网。至此,哨所告别了长期使用柴油机发电的历史。 喀什军分区下辖一线边防哨所大多驻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深处,社会依托条件差,有的偏远哨所距离最近的县城也有数百公里;加之哨所驻地环境恶劣,每年封山期长达半年之久。多年来,在上级党委关心关怀下,哨所建起了第五代营房,配备了液晶电视、电脑、热水器等设施,能够基本满足官兵生活工作学习需要。但由于特殊地理环境限制,部分哨所前哨班仍然使用柴油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等供电设备发电,用电量相对短缺,用上长明电一直是驻守前哨班官兵的热切期盼。 各级领导下决心解决哨所官兵用电难题,不断想办法、出招数、定对策。去年底,该军分区与疆南供电公司签订“军民融合发展协议”,立足强边固防战略要求,加速推进军分区所属部队电网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边防一线哨所用电难问题。双方反复协商,共同勘探地形、制定架设方案,经过艰苦施工,最终将用电设施和电缆铺设至雪山之巅,直通哨所前哨。此外,他们259luxu-164

原标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有一篇经典文献叫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就很好地呼应了这种价值和观照。这是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他强调:“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他举例说:“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在他看来,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绝非小事,要求全体代表特别是干部“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关心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取暖、读书学习、医疗卫生问题等这些“小事”,就是在关心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解决群众的“大事”。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群众往往也从党和政府如何对待他们的切身利益这些“小事”来判断党的宗旨、政府的行为。官民之间从来都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对此,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假如259luxu-164

原标题: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25日在北京开幕。与会部分海外经济学家和跨国公司负责人在谈及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时表示,美国不应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而应积极展开谈判,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才是“王道”。 “贸易战没有赢家。”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表示,中美双边关系中,任何一方成为输家的局面都是难以想象的。 在萨默斯看来,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中国政府愿意本着长期战略眼光思考问题,而美国政府以交易性短期视角看待世界,这样的政策逻辑很难理解。 “向保护主义压力低头会让所有人受害!”出席论坛的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说,应对保护主义,我们需要更开放的社会和更开放的市场。拉米表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并不完美,但保护主义更不可取,应建立全球经济贸易新模式。 美国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说,他对中美双方出现的经贸摩擦感到失望。他表示,中美双方唯有相向而行,建立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贸易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合作中改善分歧,在平等协商中探索新路径,才能实现和谐共处和共赢。 德国贺利氏管理委员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凌瑞259luxu-164

原标题:让“种子精神”深植广袤大地 “他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去世数月来,人们对他的思念未曾消减,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回顾钟扬53岁的生命历程,他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对国家的深沉挚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山川大地上,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种子精神”。 毕生以种子为业的钟扬,自己就是一颗“种子”。几十年来,钟扬用脚丈量巍巍雪原,用心攀登学术高峰,用爱培育科研人才,忘我耕耘、播种未来,像藏波罗花一般深深扎根大地,绽放出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是牢记使命、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钟扬认准“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在青藏高原奔走50万公里,采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丰富的“基因”宝藏。一切从国家需求出发,一切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正是怀着国家至上的使命担当,钟扬做了许多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这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16年艰苦援藏,钟扬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259luxu-164

原标题:一颗种子的答案 一个人的生命,能够记录到怎样的巅峰? 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他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 一颗平凡的种子,可以为民族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光亮? 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每年100多天在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穿梭。 他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钟扬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我们走进钟扬精彩的一生。 “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 ——登上植物学之巅,因为他有独特的“种子观”“种子梦” 2001年,钟扬第一次进藏。有的人不理解:一个复旦大学的著名学者,为什么要跑到边疆搞科研? 原来,钟扬在复旦大学重建生态学科的工作中越来越意识到,许多物种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意义非凡。 钟扬瞄准了一个地方259luxu-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