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栋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4 21:26 点击:453200

原标题:就美公布《2018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20日就美公布《2018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回答了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美国国防部发表《2018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其中多次提及中国,指称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请问对此作何评论? 任国强说,美国国防部1月19日公布《2018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摘要,其中借规划美国防务战略妄议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罔顾事实渲染所谓大国竞争和“中国军事威胁”,充斥着“零和”博弈、对立对抗等不实论断,是继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后又一“冷战”色彩极浓的报告文件。 任国强表示,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不搞军事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所做努力和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赞许。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与心怀霸权思想的某些国家不同,中国无意称霸争霸,“寻求霸权”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任国强强调,中方在有关南海岛礁上开展和平建设活动、部署必要的防卫设施,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当孔栋

原标题:练兵备战要画好“工笔画” 参谋培训计划因“大而全”被退回重新拟定、演练方案因多次出现“左右”“可能”等字眼被要求推演后再次拟制……近日,某部在审定训练计划时,要求官兵以画“工笔画”的细功夫,把训练的各个环节抓细、抓实。 “大写意”是绘画中的一种,其特点是草书入画,泼墨粗放,体现的是大境界。“工笔画”是以精准细腻的手法,在一笔一画的毫厘中彰显逼真精细。习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有了“大写意”,还要画好“工笔画”,要求大家以精雕细刻的落实,实现目标和愿景。练兵备战也是一样,实现宏伟的“大写意”目标,需要下画“工笔画”的细功夫。 然而一些单位的训练计划,由于缺乏画“工笔画”的细腻,认为“微”不足道、“细”不足为,结果在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中成了空中楼阁。战斗力建设犹如一座“大厦”,只有在建造时以画“工笔画”的严谨细致,让一砖一瓦都严丝合缝,才会使这座“大厦”坚固如山。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枪一炮的精细操作,就不会有合成训练的联合制胜;没有平时如琢如磨的精准训练,就不会有战时一招制敌的精确打击。粗疏出纰漏、出问题,细致出质量、出精品。 “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研究战例能够发现孔栋

原标题:为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1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意味着我国现行宪法即将迎来第五次修改。 宪法乃九鼎重器。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看,能否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保持法统的连续和权威,一部优良的宪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主席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因此,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全会专门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次宪法修改的高度重视。 宪法和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制定“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四部宪法。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通过以来,先后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正,每一次都是对宪法的完善,每一次都实现宪法的与时俱进,每一次都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完善历程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让社会主义宪法价值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也让全民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该说,这是一部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孔栋

原标题:带兵当有“韦睿作风” 梁天监四年,韦睿督军北伐,进军合肥,大破魏军,“有刘秀、周瑜之风”,杰出的军事才能为后人颂扬;而其身先士卒、仁民爱物、廉洁奉公之风,成为其“敢以数万敌百万”并取得合肥一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尤值得后来者效仿。毛泽东在《南史·韦睿传》的批语中对其赞许有加,并号召“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带兵贵在带心。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带兵人,我们不仅要学韦睿的军事才能,锻造过硬的军事本领,更要学其优良的带兵之风,见任务敢于冲锋在前、对部属做到仁民爱物、遇诱惑能够廉洁奉公。如此,将士同心、上下协力,才能无往而不胜。 做到身先士卒。“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在韦睿看来,临战危急之时,部队败退的关键在于将领的畏缩。合肥一战中,他手持旗帜仪仗、立在部队前面,以此激励将士奋力作战,最终大获全胜。正所谓“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新时代的基层带兵人,须明白一个道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无论何时,“将在前线”是取得胜利的真经。想要官兵接受什么理、练就什么功,就必须自己先学一步、先练一招,自己弄明白了、做好样子了,官兵自然会紧随身后;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冲在前头、挑大孔栋

原标题:把握新时代“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三个重大判断: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中正确理解这三个判断及其相互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 把握事物变动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变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时又认为,事物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坚持发展道路又不断推动变革。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没有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没有变;另一方面,中孔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