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国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1 19:13 点击:442155

原标题:伟大的创新有“套路” 逻辑思维的主创罗振宇曾探讨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做出伟大的创新? 其实很简单,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缺乏一个很重要的工具,那就去创造那个工具,这就是伟大的创新。 比如,马云做电商,发现支付和信用是个难题,缺一个好用的平台,于是就做了一个支付宝。还有,牛顿解题的时候缺一个趁手的工具,没找到,于是顺手发明了微积分。 你看,缺什么就去找,找不到,自己造,这就是伟大的创新。这启示我们,创新其实并不难。它也有一定的“套路”,那就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遇到矛盾化解矛盾,遇到需求寻找需求,遇到痛点打通痛点。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只要懂得创新的规律,激发创新热情,挖掘创新潜力,也可以成为“创客”。 放眼军营,很多创新成果不断呈现。这些成果,有的解决了军事训练中的难题,有的解决了武器操作中的问题,有的提高了战斗力效益,还有的很好地解决了官兵教育问题,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纵观此类的创新创造,无一不是瞄准基层难题、官兵需求。现实生活中,基层还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练兵备战有不少瓶颈需要突破,所有这些都为创新创造提供了空间和机遇。马宝国

原标题:阿尔及利亚总统表示阿中空间合作成果显著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1月8日电 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8日表示,阿尔及利亚与中国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 据阿尔及利亚通讯社报道,布特弗利卡当天在给阿尔及利亚航天局发送的一封贺信中说,阿尔及利亚与中国在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阿科技人员在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控制等方面接受了中方的高质量培训。马宝国

原标题:挂帅出征先得自身过硬 为将之命,奔于沙场、战于沙场。领导干部要认清角色,当指挥员首先要当战斗员,首长就要首训,常委就要常训,领导就要领训。 随着2018年度开训号角的吹响,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从中原腹地到万里边关,从有形战场到无形战场,全军官兵聚焦练兵备战,迅速掀起实战化军事训练热潮。火热的演兵场上,各级指挥员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新时代、新风貌。各级指挥员如何贯彻落实习主席在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上关于“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的训令,做到立身为旗、以身作则,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看是否带头训练,用过硬的指挥素质叫响“看我的、跟我上”。 练兵先练将,开训先训官。战争实践一再表明,将不强则军必败,官不练则兵遭殃。战场拼杀,指挥员能力素质是制胜的关键。练强新时代打仗本领,要求指挥员不仅要“挂帅”,还要“出征”;不仅要亲自抓,还要带头练;不仅要用声音指挥,还要用身影指挥,决不能用指导训练代替自身训练。 “凡举兵师,以将为命。”二战期间,在一次战斗的关键时刻,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突然接到报告,说有几十辆坦克不能用了。朱可夫忙问原因,部属回答该坦克专用炮弹打完马宝国

原标题:口号响亮不如行动敞亮 能打仗、打胜仗从来都是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从来都不应停留在口号上。 英雄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提出,不能以响亮口号代替艰苦努力。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对照反思。 口号要不要?当然要,因为响亮口号有助于明确方向,提振士气。但如果仅停留在口号上,不把备战打仗工作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用空喊口号代替艰苦努力,强军兴军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沙上之塔。 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绝不会一片坦途、一蹴而就,也绝不是喊喊口号、表表态就能见到效果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要在新体制下打胜仗,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有观念上的,又有能力上的;既有战法上的,又有作风上的,必须潜下心来,来一场大学习、大革新,真正把本领搞过硬,把素质提上来。如果光有感觉,没有行动;光有口号,没有落实,肩上的担子就扛不起来,就不可能把强军事业推进到崭新境界。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给“胜战之问”一份满意的答卷!马宝国

原标题:至高之境在“生时” 生活中,经常听有些人在议论,某人是大师级水平,某人写作很厉害,某人绘画一绝……不一而足。 这里的“大师”“厉害”或“一绝”,决不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而是一种较高境界、一种艺术、一种“道”,也就是进入了古人所说的“熟时的生”。 晚明的张岱曾专书与何紫翔论琴:“吟揉绰注,得心应手,其间勾留之巧,穿度之奇,呼应之灵,顿挫之妙,真有非指非弦、非勾非剔,一种生鲜之气,人不及知,已不及觉者,非十分纯熟,十分淘洗,十分脱化,必不能到此地步。盖此练熟还生之法。” 此处练熟还生,乃洗去纯熟,洗去技巧,而至心手合一,光景常新。 同理,郑板桥有《题画竹》一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画竹40年,“画到生时是熟时”,彰显的是一种生鲜之气,呈现的是绚烂质朴的意蕴。 其实,熟时的生,是技艺的至臻境界。一个人长时间的修习修炼,渐渐熟练,有名有气,再想打通任督二脉,挥洒出神入化水平,那就比较难了。唯有把技术练成艺术,从小成到大成,从“人其诗”到“诗其人”,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方能升华至“道马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