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干为敬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6:54 点击:434753

原标题:练好本领打北平 1949年1月,我作为师里的摄影干事,随第63军第187师冒着飞雪赶赴北平城外。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第63军在中央军委的部署下,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北平守敌的包围。东线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天津市已被我军解放,断绝了北平守敌海上逃跑的退路;西线平绥线上,在新保安我军又歼灭了傅作义嫡系部队的一个军,打消了北平守敌西窜的梦想,完全切断了平、津守敌的联系。当时的北平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而我军气势高涨,斗志旺盛,厉兵秣马,只待攻城。 一天雪后,我看见战士们在村头的打麦场上和村后的山坡上,开展练兵竞赛,两人一组练刺杀,战士把“练好本领打北平”的口号固定在了稻草人身上,每天看,每天练,于是,我便拍下了这幅“练好本领打北平”的照片。 如今,我已经80多岁了,看着这张照片,更加体会到当年毛主席、党中央对北平围而不攻、和平解放的伟大意义。先干为敬

原标题:云中哨所,争抢最苦一班岗 钟表滴答,新年将至。连日来,被称作“云中哨所”的詹娘舍官兵遇到一件“挠头事”:大家都抢着去“75号哨位”放哨,为伟大祖国守岁,而且,大家都提出要站倒数第二班岗。 哨所有句老话:“站岗不站‘二五’岗。”为啥?站倒数第二班岗是最累的,站完还有一个多小时天就亮了,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辞旧迎新之际,在“云中哨所”詹娘舍,这一班岗却成了“香饽饽”。 12月25日,哨所要对年末最后一周的上哨人员进行排班,可人人都想抢站“75号哨位”的倒数第二班岗。争执不下时,哨长只好采取公平竞争的办法,最终卫生员、上等兵丹珍尼玛如愿以偿。 他凭啥力压“群雄”?要知道,哨所的另外几位“功勋哨兵”的优势也很明显——上士詹华被战友亲切地称为“哨姓”人,是名副其实的“边防通”;上士马关敬坚守哨所10余年,处理边情得心应手;哨长李玉成是“排头兵”,由他值守也说得通…… 人称“雪山牦牛”的藏族战士丹珍尼玛,不仅身材魁梧、身板健硕,还接受过专业卫生防护训练,能够熟练处置雪盲、高原反应等意外情况……新年前夕,驻地风狂雪大,边情较多,官兵们认为丹珍尼玛最合适。 “竞哨”成功,让丹珍尼玛倍先干为敬

原标题:边关哨所,戍边人守望万家灯火 坚守的感动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雪山、海岛、大漠上,巍然屹立的边关哨所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紧盯祖国的边海空情,守望万家灯火,呵护祥和安宁。官兵们舍小家、为大家,以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 对戍边人而言,坚守战位是神圣使命,边关虽然寒冷孤寂,但他们的内心却滚烫热烈。 一位边关战友赋诗言志:“家国天下男儿志,盛世中华寄祝愿。边疆海岛疾风劲,报春花开尽欢颜。采撷一朵送给你,满是祝福迎春天。”相信,读懂戍边战友的迎新故事,你的心头也会激荡满满的感动和温暖。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本版用红色“中国结”串起来自东西南北边关哨卡的新春寄语,传递思念,表达祝福。愿这些祝福,像一缕缕朝阳,洒满祖国河山每一个村落、每一户人家;像一帧帧岁月书签,镶嵌在边防军人家国天下的戍边岁月,见证他们的勇毅和担当、执着与坚守。 东方第一哨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东方第一哨”全体官兵庄严地向军旗敬礼!新的一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做新时代扎根边疆的“四有”革命军人。 三角山哨所 新年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过去的一先干为敬

原标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作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战略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纲领,是更好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领会好、领会透,抓住历史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农,天下之大业也。”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概括为“八个坚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正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农先干为敬

原标题:雪海前哨,网络连通“幸福线” 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一夜寒气,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别尔克乌哨所里暖意融融。 12月27日中午,中士张天祥走下哨楼,掏出手机拨通了女友杨甜鑫的电话。“如今网络信号覆盖哨所的角角落落,以后我再也不会‘失联’了!”手握电话,张天祥的语气中透出幸福。 一年难见几面,对于热恋中的年轻男女来说的确难以接受。对于张天祥来说,连与女友通电话也是一种奢望——别尔克乌哨所位于阿克库姆沙漠深处,驻地人烟稀少,手机信号一格难求,过去数十年间,哨所官兵与外界联系全靠一部军线电话。 今年初,上级协调驻地移动公司在哨所后山上建起两座信号塔,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现已全面开通投入使用。如今,哨所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官兵的手机告别了“飞行模式”。 “每逢佳节倍思亲,新的一年能在执勤训练之余,与亲友视频通话,一想到这些,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张天祥笑容满面,愉快地讲起他和女友的相遇相知。 “我和女朋友是在去年返乡途中的火车上认识的,相距太远,我俩至今仅见过3次面。”张天祥说,为了给女友打电话,信号塔建起前,每次他都要爬上距哨所不远的一座山坡,漫山搜寻来自几公里外县城飘来的微弱信号先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