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顺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1 22:33 点击:429094

原标题:“钢筋铁骨”为患儿撑起畸形身体   “叔叔,我想治好病去上学……”我省2名患儿因患国际罕见病无法行走,全身多发畸形,如果不治疗孩子将无法行走、脏器衰竭直至死亡。面对孩子渴盼的目光,西安市红会医院多科专家全力合作,突破极限,为2名孩子打造“钢筋铁骨”,让他们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生活。   专家通力合作实施手术   孩子出院后就能上学了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小儿骨科中心,病房里传出清脆的读书声。病床上9岁的强强(化名)正捧着一本故事书津津有味地朗读着。“强强特别聪明好学,尤其喜欢读书。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遗憾的是由于病情越来越重,前段时间孩子已经无法正常上课了……”小儿骨科主任颉强告诉记者。   强强患的是一种国际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双膝关节外翻畸形孩子步态摇摆,全身多处关节粗大,脊柱侧弯畸形。孩子6岁时,家人为其戴了矫正器,还能勉强走路,但今年开始,孩子双膝关节畸形严重,矫正器已经戴不进去了。眼看孩子病情越来越重,由于畸形广泛,粘多糖沉积累及影响多器官系统,如果不及时治疗,易导致孩子心衰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多处求医未果,一家人抱着最后希望带杨建顺

原标题:25名先心病儿童 得到免费住院治疗   本报讯 (记者 梁璠) 记者12月25日从鄠邑区红十字会获悉,2017年全年,鄠邑区帮助全区25名先心病患儿免费住院治疗。让这些患病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救助,解决了困难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据了解,2017年初,西安市红十字会将鄠邑区列为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项目点。5月9日,鄠邑区红十字会召开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工作启动会,全区全面启动筛查工作。区红十字志愿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在规定时间段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筛查任务。鄠邑区0~14周岁儿童初筛75825人,其中入校筛查54992人,入户筛查20833人,县妇幼保健院复筛360人,心脏彩超免费检查154人,初步确诊38名患病儿童,经省人民医院专家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25名患病儿童现阶段适合接受手术治疗。   7月25日,确诊的25名患儿陆续入院接受手术,至11月7日已全部康复出院。据统计,鄠邑区25名先心病患儿住院期间总花费1075977.29元,农合报销450984.3元,剩余624994.88元全部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会资助。其中,根据患病儿童的病情需要,本次基金会最低救助金额17353.11元,最高救助金额为58949.47元,最终杨建顺

欢迎广大校友回归 助推新时代大西安全面振兴原标题:欢迎广大校友回归 助推新时代大西安全面振兴   “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西安交通大学专场”现场 记者魏影 李学东 摄   12月25日,“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西安交通大学专场”举行,众多交大校友携技术、项目、资金齐聚西安,现场签约10个项目,涵盖双创基地、产业协作创新、物流总部、特色小镇等领域,投资总额达1206亿元。   推进百万校友回归活动对西安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我市又将采取什么措施为校友回归创造良好环境?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接受了本报采访。   伟大的城市需要伟大的大学   今年以来,王永康多次带领有关部门、区县负责同志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就支持交大建设发展、深化市校合作、推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和3D打印特色小镇等进行调研。   “一座伟大的城市更需要伟大的大学。”在王永康看来,西安是世界名城,西安交通大学是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西安和西安交通大学就是“名城+杨建顺

原标题:档案专家修复 144份受损民国报纸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张佳) 12月25日,记者从市档案馆获悉,档案专家对144份珍贵的民国时期的报纸进行了修复和整理。   民国报纸是民国文献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资料收藏价值,极其珍贵。西安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报纸主要有《秦中公报》《秦风工商报》《建国日报》《益世报》《正报》《大公报》《文汇报》《经济快报》《西北文化报》《华北新闻》等,均发行于1930年—1949年,共计144份。由于年代久远,这些珍贵报纸纸质脆化,破损情况较为严重,为了更好地保护保存这些珍贵的报纸,西安市档案馆与陕西省档案馆科研所联系,对其进行了抢救保护。   专家们采取去污、除霉、脱酸螯合、丝网加固等方式,共修复破损报纸900余张,在此基础上,还对这些珍贵的旧报纸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编制目录。修复后的民国报纸保持了报纸原貌,具有较高的耐折度,利于延长报纸的寿命。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报纸,市档案馆还为此特制了60套樟木盒子,将装订好的民国报纸全部装盒存放于库房。盒子经过防虫防火防霉防酸处理,内有碳素隔卷纸,能够有效发挥防火防虫防尘等作用。   此外,市档案馆还对这些珍杨建顺

原标题:明年起办理有证房屋抵押 将不再扣押房产证   本报讯 (记者 赵辉) 12月25日,记者从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获悉,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满足市民使用不动产证(房产证)的需求,我市从2018年1月1日起办理有证房屋抵押时,将不再扣押不动产证(房产证)。   在办理房屋抵押登记中,不动产证(房产证)一直作为必要要件之一。以前,在抵押办理后,原证被存入抵押档案中。在抵押权注销后即可领取原证。在此期间,由登记中心负责为群众提供免费的不动产证(房产证)复印和借出等服务,以满足群众的用证需求。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群众使用不动产证(房产证)的需求不断增大,如办理出国手续、在城市落户、申请信用卡等。如果继续采用在抵押后扣押证的做法,将不利于群众从事相关社会活动,也很难落实高效便民的服务理念。为此,从2018年1月1日起,市民在办理有证房屋抵押时,将不再扣押不动产证(房产证)。   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提醒市民,2017年12月31日(含31日当天)之前办结的抵押登记,如果抵押人有用证需求,该中心将不再提供复印业务,由工作人员在不动产证(房产证)的附记栏备杨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