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0 07:42 点击:410722

辽宁依然无雪,大风降温即将袭来辽宁依然无雪,大风降温即将袭来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但是对于入冬的辽宁来说就没见过大雪的影子辽报君一本正经地告诉你预计未来几天辽宁依然没!有!雪!虽然没有雪可是有降温啊下周我省将大幅降温可能要再创今冬新低辽宁北部最低跌破-20℃大风降温袭来今天吹干冷的北风,风力普遍比昨天高1级,全省有一半地方最大风力高达5—6级。风力方面蝉联冠军的仍是大连,最大阵风7级。但大连白天的气温是全省最高的,最高气温能达到2℃。其它地方气温表现很迷低,最高基本都在零下,抚顺最冷,白天最高气温才-5℃。下周全省大幅降温都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一般到这个节气,辽宁的河道将全面封冻,但仍然没冻结实,不能冒险在冰上行走。大雪节气,辽宁应该是雪量加大、降雪频繁的时候,但这个冬天降雪仍然遥遥无期,2018年之前都难有大范围降雪。未来一周辽宁天气以晴好为主,气温起伏很大,周五、周六先升温,多地最高气温达零上;下周大幅降温,可能要再创今冬新低,比如沈阳下周一最高气温都要跌破-10℃,辽宁北部最低跌破-20℃。正式进入大雪节气以后,沈阳的天气将冷得很稳定,周四到周六以晴为主,白天最高气温在-2℃到-3℃,夜间最低气温-11℃到-12℃。51

塞罕坝再刷屏,世界聚焦环境治理“中国样本”原标题:塞罕坝再刷屏,世界聚焦环境治理“中国样本”现代快报讯(记者朱俊骏)这两天,来自中国北方的一抹绿色,成了真正的世界网红。12 月5 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署所在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代快报的记者,见证了联合国环境署2017 年度" 地球卫士奖" 的颁奖盛况。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因把茫茫荒漠变成郁郁葱葱的林海,赢得" 激励与行动奖"。继今年8 月后,塞罕坝再次进入媒体和全球的视野,相关报道通过中外媒体的报道在网络迅速刷屏。这一刻,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塞罕坝55 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传承接力,在荒漠上徒手种下了112 万亩人工森林。2017 年7 月至8 月,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现代快报等十多家媒体的多位记者深入塞上高原,深入追寻塞罕坝三代人的精神根源,见证并记录这段用半个多世纪创造的生态奇迹。报道刊出后,塞罕坝瞬间冲上了多个平台的热搜榜。△夏天的塞罕坝4 个月后,这些媒体的记者再次聚焦塞罕坝,是在联合国环境署的颁奖现场。12 月5 日当地时间21:30(北京时间12 月6 日凌晨2:30),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署,在大草坪上51

原标题:他们为何能站上联合国领奖台——访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本报记者刘毅李志伟当地时间12月5日晚上,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三位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代表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手中,接过了“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的奖杯。“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满头银发的塞罕坝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80后”副场长于士涛,代表三代林场建设者前来内罗毕领奖。在他们心中,这沉甸甸的奖杯,凝聚着林场建设者55年的心血和汗水,辉映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73岁的第一代林场建设者陈彦娴:“我们当初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累,都是值得的”陈彦娴是塞罕坝林场第一批建设者中的一员,她说:“55年前,我们369个人来到黄沙漫天、草木难生的塞罕坝的时候,平均年龄不到24岁。如今,我当年的同事们大多已离开人世,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人类恢复美好自然的一段传奇。”“建场初期的塞罕坝林场,条件异常艰苦。”陈彦娴说,房屋不够住,大家就住仓库、马棚、窝棚、干打垒、泥草房,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最难熬的是冬天,最冷51

美国一老爸为保护家人 几枪干掉持枪歹徒当孩子有危险的时候,老爸就是超人,能做出超神的神反应。日前,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市,一位老爸带着家人去快餐店吃饭,遇到歹徒抢劫,老爸几枪干掉歹徒,保护了所有人。当地时间周三晚上,这位老爸带着家人在一家快餐厅吃饭时,一名持枪抢匪闯入,要求所有人把钱交出来。歹徒枪指这位老爸,老爸不肯妥协交钱,但冷静地跟歹徒交涉,试图说服歹徒,也为店员争取时间报警。但歹徒见要钱不成,将枪口指向老爸的家人威胁老爸掏钱,老爸大怒,从兜里掏出枪,几枪将歹徒干掉。店员报警,警方赶到现场时,歹徒已经身亡。调查此案的警长表示,这位英雄老爸有持枪证,合法持枪正当防卫,不会被起诉。“他是一个英雄,他的行动化险为夷,救了许多人。”当爹的,就是有这样当机立断的神反应啦!送上老爸神反应合辑,你们感受一下。51

两分钟让你明白塞罕坝林场为什么获奖原标题:两分钟让你明白塞罕坝林场为什么获奖当地时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当地时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代表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领奖。新华社记者王小鹏摄“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创立于2004年,每年评选一次,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给在环境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在当天宣布的“地球卫士奖”各个奖项中,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其中的“激励与行动奖”。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曾经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等地。1961年,专家在考察荒芜的塞罕坝时发现这棵年逾200岁的“功勋树”,成为“塞罕坝能种树”的标志。新华社发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当地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目前的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1978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采摘松树种,解决人工造林需要。新华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