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0 15:46 点击:333613

原标题:青海湖万鸟翔集 湿地生态恢复明显 新华社西宁8月15日电(记者徐文婷)据7月底最新一次青海湖水鸟繁殖期资源监测统计,此次检测共记录到水鸟43种、5.1万余只,较去年增加3种、1000余只,呈现出万鸟翔集,生机勃勃的景象,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明显。 在青海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赤麻鸭、斑头雁、鸬鹚、鱼鸥等鸟类成群结队,或结伴觅食、或嬉戏打闹。 “湿地保护好不好,要靠鸟儿来评判。”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何玉邦说,水禽栖息地本身就是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很多珍稀水禽的繁衍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青海湖今年鸟类来得比往年早,种类和数量更多了。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等原因,使青海湖面积一度出现萎缩。2008年,青海省启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16亿元,计划10年内最大程度恢复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 治理项目启动以来,湿地面积累计增加1.35万亩,高密度植被覆盖区累计扩大2133亩。同时,自然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累计减少3960亩。大阳网

原标题:广西全面开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工作热线电话 新华社南宁8月15日电(记者夏军)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自治区教育厅于8月15日至9月15日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开通129个热线电话,专门用于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咨询相关资助政策,帮助他们顺利入学。这些热线电话已在自治区教育厅官方网站上公布。 自治区教育厅介绍,相关学生及家长可在周一至周五的行政上班时间,咨询助学贷款、入学补助等方面政策。各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接听资助热线电话、解答学生疑问。 自治区教育厅介绍,对于今年已获得录取通知书的贫困大学新生,广西在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设立不同的补助项目,确保贫困学生上学有“三不愁”:入学前不用愁,贫困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新生入学补助,用于支付学费和路费;入学时不用愁,贫困学生可通过入学“绿色通道”先报到注册,缓交学费和住宿费;入学后不用愁,贫困学生可借助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措施解决在校生活费。 目前,广西已建立起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各学段均实现了“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统计数据显示,广西最近10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560.78万人次,资助总金额大阳网

原标题:四部门亮剑集中打击传销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赵文君、施雨岑)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5日起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依法打击传销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打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的违法行为。 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加强对传销重点区域的排查清理,对聚集型传销易发、多发区域,全面反复清查,完善防控、遏制措施,坚决查处一批传销组织和传销骨干;对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坚决铲除;加强对重点招聘平台的排查,严肃处理传播涉传信息的企业、组织和个人。 专项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15日起至8月底,各部门对招聘过程中的涉嫌传销活动进行摸排,督导企业自查自纠;第二阶段从9月到10月,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第三阶段在11月上旬,对开展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通知要求,建立完善部门大阳网

原标题:长春农博会见闻:秸秆打捆机成了销售“大明星” 新华社长春8月15日电(记者薛钦峰)在第十六届长春农业博览会农机展区,十几个农民围着一台大型玉米秸秆收获机械,不时议论。来自吉林公主岭的农民王振军对同伴说:“这个打捆机不错,操作简单,收获率高,挺适合咱们的。” 和往年大型收割类机械更受关注相比,今年的农机展区,跟秸秆相关的农业机械展示多了,关注的农民也很多。在一家农机企业展台前,破碎型圆草捆玉米秸秆打捆机、液压式大方捆打捆机,各式秸秆打捆机整齐地陈列在展台的中间。来自各地的农民、农机经纪人等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一家来自黑龙江的农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孔德望告诉记者,企业去年全年卖了300多台打捆机,而今年已经销售超过300台,打捆机已成为企业的主力产品。 王振军经营着100多垧玉米地,去年玉米行情不太好,王振军又搞起了养殖,养了二十多头牛。“我们那儿都不烧秸秆了,污染环境,现在玉米秸秆可是宝贝。”王振军告诉记者,养牛需要饲料,有了秸秆打捆机,可以将秸秆打捆密封后发酵成饲料。“打成捆的秸秆还可以卖钱,不愁销路。” 国家的优惠政策推动了市场需求。记者在一家农机生产企业大阳网

原标题:祖孙三代铁路人的“火车梦” 新华社郑州8月15日电 题:祖孙三代铁路人的“火车梦” 新华社记者王烁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用这句话来形容吕家祖孙三代,再准确不过。 在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吕家祖孙三人名气很响。从爷爷吕茂林开的蒸汽机,到父亲吕顺平开的内燃机,再到孙子吕翔开的电力机,吕翔说,我家三代经历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的不同时期。伸向远方的钢轨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大变迁,更是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光荣与梦想。 吕家老爷子吕茂林,今年已经81岁高龄。1957年,吕茂林成为蒸汽机车上的司炉。当时的蒸汽机车全靠烧煤将水转化成蒸汽来带动。只要火车开着,吕茂林便不得不一直埋头添煤,机车到达终点后,整个人总是一身煤灰。1960年,吕茂林正式从司炉被提为司机。从此,他驾驶着蒸汽机,穿梭在祖国大地上。 虽然开蒸汽机车又脏又累,但是父亲开火车神气的样子在吕顺平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说,那时就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个火车司机。 1987年,吕顺平如愿开上了当年郑州铁路局的第一批内燃机车,吕顺平开火车的32年恰好是中国铁路变化最大的32年,铁路六次大提速他都曾亲历。对于铁路的巨大变化,吕顺大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