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用林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9 16:47 点击:325113

原标题:人民日报驻印度记者核实:莫迪并未就洞朗问题直接发声8月5日,有国内媒体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在“防止冲突及环境意识的全球倡议”会议上说:“对话是解决中印洞朗冲突的唯一方法”。经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通过收看莫迪讲话视频并核实英文原文,莫迪并未在演讲中提及洞朗,对话解决冲突没有特指某一事件。莫迪在仰光举行的这一会议上说,“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21世纪,大家共同面临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我非常有信心地说,一定能从亚洲最古老的传统——对话和辩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印度只有今日印度等极少数媒体将莫迪讲话与洞朗事件相联系。陈用林

向赫赫无名的人生致敬!原标题:向赫赫无名的人生致敬! 一个算盘、一把计算尺、一座小岛,他带领29人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一穷二白的年代,技术人才匮乏,他硬是“骑驴找马”,攻坚克难,研制出核心技术;为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他隐姓埋名30年,没回过家,也没联系过家人,留下的唯一信息就是一串信箱号码……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他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无悔奉献青春,他让祖国从此昂首挺胸。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今夜,让我们一同向中国核潜艇之父致敬! 誓言无声 志探龙宫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院士 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父母就希望他将来能够治病救人。1938年抗战时期,他跋山涉水辗转广西桂林求学。 战乱中他目睹日军的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 1958年,聂荣臻元帅呈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黄旭华成为新中国最早参加核潜艇设计人之一。 上世纪50年代,以黄旭华为代表的29人团队,在一个秘密的小岛上,陈用林

从脱靶到“晴空”国际赛场一鸣惊人,射手经历了什么?原标题:从脱靶到“晴空”国际赛场一鸣惊人,射手经历了什么? 比赛现场。罗兴仓 摄 赛场观众。罗兴仓 摄 大漠苍茫,狼烟四起。8月5日,伊朗、白俄罗斯、委内瑞拉、中国、俄罗斯、埃及、乌兹别克斯坦派出的7支参赛队在炎热的库尔勒训练基地展开“晴空”多能赛角逐。 上午10时,各国参赛队全副武装、依次出场。每个车组5名队员在9.5公里的赛道上协同配合,驾驶员操控战车通过涉水场、反坦克壕等12道障碍,其余组员依托自动步枪、导弹、高射机枪完成对隐显目标、直升机靶、高速靶弹和照明弹等28个目标射击。赛场实战氛围浓郁,各参赛队用不俗表现为观众呈上了一场壮阔宏大的军事比赛盛宴。 继上轮晴空赛技压赛场后,第75集团军某旅5虎将代表中国陆军再度出击,以其顽强意志、过硬素质、灵活战术将赛事推向高潮、引爆全场。 “中国队出发!”随着裁判长洪江强一声开始令下,贴有五星红旗的战车动如风发,卷起一路狂沙,通过车辙桥,一个急刹稳稳定住。除驾驶员外,其余4名队员呈战斗队形跃进百米开外的步枪射击阵地。 赛场连接战场,对战贴近实战。中国队领队杨勇大校介绍:“这个内容有两个难点:一是射击距离为350、250和150米,而枪械标尺最小单位为1陈用林

道路“以克论净”,真的有必要吗?原标题:道路“以克论净”,真的有必要吗? 广西新闻网 8月4日上午,广西南宁市环卫处组织各城区(开发区)环卫站在茶花园路开展道路清扫保洁现场会。道路清扫保洁是南宁市各个环卫站每天的基本工作之一,此次现场会中,青秀区环卫站按照“以克论净”的标准,向大家展示了实行“深度清洁”的作业规范。 检查人员在检查清扫过的道路,以克论净。生活报 图 在现场,环卫工作人员对路面进行了5步清洁作业,首先是用水车对路面进行深度冲洗;其次是环卫工人进行人工普扫;然后用扫地车对路面进行清扫;接着是用吸扫车进行清洗清扫,把路面的积水和浮尘吸扫干净;最后是保洁员对路面进行循环保洁。南宁市环卫处工作人员在清洁工作结束后,对路面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抽检路段每平方米的路面浮尘未达到1克,达到了“双五”标准。 据青秀区环卫站副站长谭炜介绍,“双五”标准指的是,在道路清洁工作中,随机抽查道路每平方米路面浮尘不能超过5克;道路地面垃圾从保洁员发现或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需清扫完毕。谭炜称,目前“以克论净·深度清洁”试点工作主要在于依靠机械作业,人工辅助,最大的困难是机械力量不足。此外,市区内一些因素也制约了机械作业,如一些道陈用林

【品读】活在死信里的真情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活在死信里的真情 来自半月谈 00:00 06:52 主播 | 张初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许多日子我都是在小城的邮局里度过。一个亲戚在那儿工作,负责分拣信件,处理一些退信死信。 所谓的死信,就是投递不出去的信件,或是地址不清,或是收信人搬迁,而且寄信人的地址也不详细,所以退不回去,便成了死信。   邮局里堆积着许许多多的死信,闲来无事,我会拆开看一些,不想却因此沉入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里。 当时,我还用本子摘录下来许多,包括收寄人的地址姓名,因为里面盛满了我的感动。 前些日子我又翻看那个本子,时光的尘埃并没有掩盖那些鲜活的情节,一切都在心底复苏,生长出郁郁葱葱的美好。   “亲爱的妈妈,这是我写出的第120封信了,也是寄到的第120个城市。转眼我已年过半百,请您一定要好好活着。 此生我还希望找到您。我知道我不是孤儿,我的妈妈在一个未知的远方,同样在想念着我……”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一大堆的死信里,这一封一下子闯入了我的眼睛。因为信封上只写着“黑龙江省呼兰县妈妈收”,寄信人地址也只是简单的“河南省修武县”。 我可以想象,那个人陈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