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眉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8 14:13 点击:288209

小楷《灵飞经》笔法详解原标题:小楷《灵飞经》笔法详解 1、平切横 起笔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纸面,产生左尖的效果。笔尖继续向右渐按运行(切勿向右下顿笔),稍驻收笔(将笔尖从纸面上提起)。平切横取势略平,从线条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线,上部是一条弧线,前部分弧度小,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初学时往往容易写成头部太尖细,而收笔时下挂。平切横要短小、圆润,富有弹性。 2、仰切横 取仰势呈一定斜度,写法类似平切横,起笔带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从左上),收笔有两种,一种向右上方顿笔,迅速提笔;一种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钩状),这种横一般用在接写撇、竖等纵向取势的笔画搭配中。仰切横弧度不宜太大。 3、短平横 短平横的落笔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轻提向右行笔,最后稍驻提起向左收笔。手指的动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压,笔尖接触纸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笔右行,无名指和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拨后重压,放松后收笔。短平横取势稍斜,中间可稍细。 4、右尖横 起笔如短平横,行笔后迅速向右提笔挑出,形成右边尖状,一般取势向右上方。 5、长平横 运笔过程类似短平横,形态较长,取平势,两植眉

这么分析《圣教序》,你会吗?!原标题:这么分析《圣教序》,你会吗?! 集王羲之圣教序碑,碑题"大唐三藏圣教序", 碑文三十行,满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行书。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序及答敕,太子李治作记,怀仁集王羲之书,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螭首方座,通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零八厘米,厚二十八厘米。唐咸亨三年(672)刻。碑身于金代末年时斜向断裂,个别字有缺损。 此碑原立于长安弘福寺,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李世民及太子李治为三藏法师玄奘所译佛经撰写的序和记,即《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文中除大力推崇佛法外,还对玄奘法师赴西域取经和居长安译经的功绩大加赞扬。 怀仁,唐代书法家。僧人。住长安(今陕西西安)弘福寺。曾集摹王羲之行书字迹成《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刻中此为独创。北宋周越《古今法书苑》载:“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圣教序》怀仁所集右军书,位置天然,草法秩理,可谓异才。” 圣教序在书法史上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很多大家临习的范本,那么今天的我们该怎么去临摹它呢??植眉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竟有三种译文?原标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竟有三种译文?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译文1: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 ▲《快雪时晴帖》题跋 译文2: 看央视的纪录片《台北故宫》时,解释快雪时晴帖是这样解释的: 山阴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场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 《快雪时晴帖》题跋 译文3: 羲之敬礼 : 茫茫的大雪 很快停止而天空转晴 使人气爽舒畅 蓦然想起你 最近好吗 ? 我的仕途尚未定 仍胶着纠结 可又力不从心呀 !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启阅 ▲《快雪时晴帖》题跋 此帖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简短的信。在大雪过后,天气转晴,问候朋友是否安好。起首用一句“羲之顿首”,结语又加上同样的敬语,这在古人的书信中还很少见。王羲植眉

行草十品原标题:行草十品 一、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二、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的书法在张芝和王羲之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称为“破体”,又叫“一笔法”。在书法史上,常常是这样评价他俩的,王羲之沉着含蓄,王献之用的是“外拓法”、豪放飘逸。 三、王珣《伯远帖》 晋代王珣行书真迹《伯远帖》,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杨凝式《韭花帖》 从表面上看杨凝式是佯狂的,但正是由于他的佯狂和独特性格,在时代转换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他在书法作品中注重了抒情的因素,从而开启了植眉

世间楷书,竟然有如此仙逸之品!原标题:世间楷书,竟然有如此仙逸之品! 太白仙居久探求,不知何处是沙丘。 已征文献穷坟典,终见碑铭脱隐幽。 -刘友竹诗评《北齐沙丘碑》 《沙丘碑》全貌 《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即《北齐河清三年造像记》,简称《沙丘碑》。1993年出土于山东兖州城东南泗河中。残碑高38厘米,长141厘米,现存于山东兖州市博物馆。 先说说历史价值。《北齐沙丘碑》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残碑高38厘米,长141厘米,现存于兖州市博物馆。这碑楷,非常不简单,结体为楷书,波磔有隶意,我们一起欣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碑刻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移家山东家居兖州的铁证。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薛天纬先生曾谓:近百年来,李白研究的最大实物发现,就是沙丘碑。著名李、杜研究专家蜀人刘友竹先生1994年来兖州时见到此碑,万分惊喜,当即赋诗一首(文首) 当然,对于书法人而言,此碑刻的书法价值极高,这才是关键所在。其书飘逸秀美,舒展自然,结体为楷书,波磔有隶意,堪称为北齐时期书法的珍品。 植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