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智联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9 05:24 点击:228559

华夏经纬网 2017-05-02 09:33:46中新网南京5月1日电 (杨颜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树忠院士和张华副研究员近期研究五次生物大灭绝原因获得进展。沈树忠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剧烈的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生物大灭绝发生的原因,触发全球气候和环境剧变的机制成为发生灾难性事件的最大威胁,而并非以往认为的简单火山喷发。生物大灭绝是指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地球生物大量消亡甚至毁灭的一种灾变事件。关于目前地球是否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生物大灭绝,仍然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沈树忠介绍,在整个显生宙的历史中发生了五次规模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尽管经过30多年的研究,但这5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古生物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研究表明,地球大约6亿年以来生命在不断地演化,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灭绝事件,所有这些生物大灭绝事件几乎都伴随有剧烈的全球性环境变化。沈树忠称,奥陶纪末、三叠纪末、中石炭世事件都伴随有冰室效应/温室效应气候转变事件的发生;二叠纪末、始新世/古新世之交、白垩纪末等事件发生的前后卓尔智联

“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在京启幕华夏经纬网 2017-05-02 08:39:40高凯 摄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高凯)4月28日,国内首个以陕西古代乐舞为主题的文物展览,“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与陕西省文物局合力推出,萃集了陕西出土的乐舞文物精品近三百件。古都长安(今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作为乐舞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不仅见证了太平盛世下民众的安居乐业,也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证据。史前先民埙鸣悠扬,两周钟磬振播礼乐,秦汉乐府歌舞升平,魏晋南北朝羌笛嘹亮,隋唐两代奏响“胡部新声”,宋元明清秦腔激昂……都在陕西热土上汇聚成一条浩荡奔涌的乐舞长河,激荡出声声历史的回响。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与陕西省文物局协作,联合26家文博单位,历经两年多精心筹备推出。作为国内首个以陕西古代乐舞为主题的文物展览,这场展览携近300件稀世乐舞珍宝一一亮相,其中一级文物占到约42%,如西周芮公墓出土的成组乐器石编磬、青铜编钟、錞?于、钲、秦代错金银乐府钟、刻有铭文的秦卓尔智联

中新社剑河4月28日电 (周燕玲刘鹏)“仰阿莎有着苗族传统文化寓意,打造其雕塑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站在正在修建的仰阿莎雕塑前,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文化旅游产业管委会文化产业局局长廖朝元说,仰阿莎整座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建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高的苗族女神雕像。仰阿莎,是一部发源于贵州剑河而为苗族同胞世代传颂的史诗,是一个关于一位热情奔放的苗族姑娘凄美而优雅的爱情故事,它是贵州版的“刘三姐”,是苗族版的“阿诗玛”。廖朝元介绍,仰阿莎诞生于剑河苗寨的一口水井里,生出的第一天就会笑,第二天会说话,第三天会唱歌,第四天会织布、绣花。长到十八岁的仰阿莎很美,她穿起自己绣的花衣服,蜜蜂会飞来采花蜜;她穿上自己做的百折裙,那皱褶比蘑菇上的花纹还美丽。2008年,“仰阿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修建的仰阿莎雕雕像,身穿苗族盛装,头戴银帽,手带银镯,面带微笑俯瞰清水江河畔,涓涓清水则从仰阿莎的脚下流出。“当地关于仰阿莎的传说有十多个版本,但大致相同,很多女孩的取名中都会带有‘仰’字。”廖朝元坦言,这是当地人对仰阿莎的崇敬和爱戴。廖朝元说,仰阿莎雕像也是黔东卓尔智联

郭小男:《大唐贵妃》是梅派艺术当代换形的新标识华夏经纬网 2017-05-02 09:06:17郭小男。高凯 摄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去世一周年,其人生最后阶段倾力打造的《大唐贵妃》被业界视作这位梅派传承人对于家园艺术的一次深入阐释,29日,本网记者专访了该剧导演郭小男,他认为,《大唐贵妃》应当是梅派艺术当代换形的新标识。郭小男是此间著名戏曲导演,曾经创作昆曲《牡丹亭》(全本)、越剧《孔乙己》《二泉映月》等重量级作品,然而他坦言,与梅葆玖先生合作的《大唐贵妃》在其中始终是份量非常。郭小男说,葆玖先生对于《大唐贵妃》倾注了太多心血,为了这部梅派大戏,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晚年多有奔波劳碌,“梅先生的这一番执着,何为因,我们聊过许多,我也想了很多”。郭小男认为,《大唐贵妃》这部剧在审美接受度上,显然已经超出了对传统京剧演绎方式的认知范畴。它所运用的艺术构成方法以及交响化、场面化、歌剧化等形式,正是葆玖先生刻意追求的境界。其用意就是对传统的演绎方式加以区别,对当下识别京剧的演剧观念加以调整。她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卓尔智联

“王纲怀捐赠铜镜展”向清华106年校庆献礼(图)华夏经纬网 2017-05-02 08:51:28西汉中期的必忠必信铭草叶镜。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马海燕)正值清华大学106周年校庆,“必忠必信——王纲怀捐赠铜镜展”29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58级校友王纲怀捐赠的一面面铜镜组成。王纲怀1941年出生于上海,现为清华大学顾问教授。他曾先后向母校捐赠铜镜274面,表达对母校艺术学科发展的支持。三国魏晋时期的贤良铭四兽衔矩镜。 马海燕 摄本次展览精选出100余面具有极高欣赏价值与考古价值的铜镜,供观众参观。依藏品特点分为早期铜镜、神奇动物、天道宇宙、铭文寄意、数学等分、晚期铜镜和特种工艺七个单元。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表示,展览主题定为“必忠必信”,是取自这批藏品中一面珍贵汉镜的铭文:“必忠必信,久而必亲;不信不忠,久而自穷”。这段铭文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必须讲求忠诚无私和言而有信。忠信文化一直为古人所推崇,对于当今社会的诚信风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铜镜始于青铜时代,铜镜的设计、制作和使用,跨越了19卓尔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