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4 13:03 点击:219683

摘要 面对经济基本面的向好,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提上日程。4月5日公布的3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显示,只要经济数据保持强劲,美联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采取缩表措施。   面对经济基本面的向好,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提上日程。4月5日公布的3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显示,只要经济数据保持强劲,美联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采取缩表措施。  对此,美联储副主席史丹利·费希尔表示,全球经济前景光明,将能够应对美国逐步收紧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冲击。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美联储债券持有规模的减少将直接带动国债收益率上行,从而带动其他国家国债收益率回升。全球流动性将呈现边际收紧,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将遭受负面冲击。利率目标区间提升25bp至0.75%~1%的水平;近期,3月FOMC会议记要显示,美联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采取缩表措施,对将近4.5万亿美元规模的资产负债表进行缩减,并重申渐进加息的预期。  目前,美联储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4.4万亿美元,对GDP的占比也由6%上升到23%;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美联储总资产规模尚不到90遵化

摘要 【中原银行递交H股IPO申请】中原银行日前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IPO申请,拟发行规模不超过34.5亿股。该申请已于今年3月29日获得河南银监局批复。(证券时报)   中原银行日前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IPO申请,拟发行规模不超过34.5亿股。该申请已于今年3月29日获得河南银监局批复。  中原银行是河南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6年底,该行总资产为4330.71亿元,总资产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4.7%。中信证券国际、J.P。摩根、建银国际和招银国际为该行的联席保荐人。  3月29日,河南银监局批复了中原银行关于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上市的方案。 (原标题:中原银行递交H股IPO申请) (责任编辑:DF309) 遵化

摘要 随着近期A股市场出现连续下跌,“不淡定”的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看不下去”,纷纷祭出增持方案。就在本周内,已有15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披露增持计划或已经出手增持。   随着近期A股市场出现连续下跌,“不淡定”的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看不下去”,纷纷祭出增持方案。就在本周内,已有15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披露增持计划或已经出手增持。贝因美(002570)和骅威文化(002502)披露增持计划公告。其中,贝因美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拟于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累计不超过2%;骅威文化控股股东郭祥彬拟在未来6个月,且公司股价低于13元/股时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同时,包括董事邱良在内的4名高管计划在满足前述条件的情况下,各以不超过6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截至20日收盘,骅威文化股价报收10.15元。  就在4月20日早间,高升控股(000971)公告宣布,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韦振宇计划在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1000万股且不高于5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96%~9.78%,增持金额不超过10亿元。当日午间,邦讯技术(300312)亦公告,控股遵化

摘要 一旦收紧货币,经济会发生什么?面对流动性回收趋势的强化,结合股市、楼市的强监管,一些人感到疑惑:这么大牺牲和付出,为什么呀?总得图点什么吧?   一旦收紧货币,经济会发生什么?面对流动性回收趋势的强化,结合股市、楼市的强监管,一些人感到疑惑:这么大牺牲和付出,为什么呀?总得图点什么吧?  其实,这个逻辑的前提,就是认为中国经济是一个高度信贷依赖型的经济体,经济增长不是靠效率提升,而是印钞票砸出来的——流动性狂飙的这口“锅”都要砸掉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有“粥”可捞?  顺着这个逻辑看,一旦收紧货币,哪怕是边际的轻微收紧,都会迅速转化为钱荒。由于收入不能支撑高企的融资成本,债务人不得不依靠进一步负债来维持资金的周转,在经济下行的同时利率上行。  但是,一旦泡沫破裂,信用违约真实发生,面临债务重组和资产清算,此时货币需求会快速下降,经济下行和利率下行同时发生。经济就被困在了低利率的世界,这个时候只能直升机撒钱了。  这几天股票市场的下跌也充分证明了目前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股市、债市和商品都进入典型的货币遵化

摘要 当下市场对我国经济走势分歧较大,乐观派认为“新周期已来临”,悲观派认为“只是短暂反弹”。综合宏、微观数据来看,向好的因素确实增多,良好的开局也为全年实现6.5%左右的目标增速腾挪了较大空间,然而开门红背后隐忧仍存,实质性需求尚未起来,反弹非反转,新周期难现。   当下市场对我国经济走势分歧较大,乐观派认为“新周期已来临”,悲观派认为“只是短暂反弹”。综合宏、微观数据来看,向好的因素确实增多,良好的开局也为全年实现6.5%左右的目标增速腾挪了较大空间,然而开门红背后隐忧仍存,实质性需求尚未起来,反弹非反转,新周期难现。  回头看,去年底市场对经济一片悲观,主要逻辑有三: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失速、购置税提升后汽车消费放缓以及“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基调中监管趋严。今年2月以来,随着一系列经济数据不断走好并大超预期,乐观看法多了起来,主要理由有四:其一,商品房销售(一二月)和地产投资仍旺,“一二线控房价增供给、三四线去库存”,地产投资有保障;其二,企业盈利高增,制造业投资回升,供给出清,产能周期启动;其三,地方政府投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