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22:42 点击:192330

华夏经纬网 2017-03-01 10:10:06新华社天津2月28日电(记者 周润健)为在青年人群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感知力,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与南开大学合作的“非遗公选课”日前在南开大学正式开课,这是天津首次在高校开设这一课程。课程内容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构建,组织推动由南开大学教务处完成。“课程的启动意味着在国民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已进入到建构教学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杨文说。据了解,目前开设的“非遗公选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生活态度、创造智慧分做四个单元进行表达:开物、乐心、养正、修治。打破地域界限,汇集了技艺、音乐、节令、礼仪中的剪纸、年画、蓝染、瓷、古琴、法鼓、四时节令、传统武术、茶道、花道、古书画装裱修复等代表性项目。杨文告诉记者,公选课约请了乔晓光、邱春林、吴元新、萧放等国内具有专业权威性和践行力的专家代表,以项目为源、溯本引今,对课程内容提出思考方向。从历史、社会无中生有

华夏经纬网 2017-03-01 09:42:32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白瀛)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28日在京说,今年,中国文联将积极动员和吸收包括新文艺群体在内的青年人才入会,提升他们在会员中的比例,并积极推广地方文联的创新经验,深入研究团结服务“北漂”“横漂”等文艺界自由职业者的有效机制和政策措施。赵实在当日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报告称,2017年,中国文联要延伸工作手臂,扩大组织覆盖,在新文艺群体聚集区建立文艺从业人员组织,建立与文艺社团、文艺经纪人机构经常性联系制度;强化对青年文艺人才的发现培养机制,建立“青年艺术家之友”等服务平台,把更多的青年文艺人才团结凝聚起来。她说,今年,中国文联要着眼于培养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加强文艺人才库专家库建设,加大对中青年文艺人才的沟通联络、发现举荐、学习培训、扶持创作、宣传推介力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成为文艺工作者事业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朋友,助力他们追求德艺双馨,成为攀登文艺高峰的主力军。无中生有

华夏经纬网 2017-03-01 10:15:09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周玮)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28日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本次发布的古籍资源均为各馆所藏特色资源,加上此前已发布资源,总量已达到2.4万部,相当于6部《四库全书》的总量。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此次5家图书馆共同发布的古籍数字资源达1万余部。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在首批已发布1.1万部善本古籍影像资源的基础上,第二批发布古籍资源6000余部,包括从宋元到明清不同时代的各类型版本,总量达到1.7万部,已发布数量约占国图所藏善本古籍的60%。上海图书馆有着“全球中国家谱第一藏”之美誉,此次发布第三批3000种家谱数字化资源,在线家谱总数达到6000种,涵盖省份和姓氏不断扩大。天津图书馆在线发布馆藏古籍影像1000部,以明清刻本为主,包括特色馆藏宝卷等。浙江图书馆发布古籍影像25部,全部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珍贵古籍。云南省图书馆在线发布无中生有

华夏经纬网 2017-03-01 09:57:17中新社合肥3月1日电 题:安徽灵璧:小城多画师 千年绘钟馗作者 赵强“灵璧县自古擅长画钟馗者众多,目前从事绘钟馗画的人有数百,相对水平较高的约30人,我已经与钟馗画打了30多年的交道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赵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灵璧县地处皖东北,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2003年,灵璧县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称号;2006年,安徽省将灵璧钟馗画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灵璧钟馗画又称灵璧判子,始于唐,盛于宋,历经元、明、清及至民国年间,历久而不衰。灵璧钟馗画传承吴道子之法,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至今形成了民俗、工笔、写意三种不同风格,以线勾勒,色墨辅之,塑造出钟馗斩恶驱邪、迎福纳祥、万民尊崇的万应之神形象。1915年,灵璧民间钟馗画师翟光远绘制的钟馗画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令灵璧钟馗画饮誉海内外。赵基说,明成化年间,明宪宗皇帝朱见深好画钟馗,钦定灵璧钟馗画为贡品。清乾隆年无中生有

华夏经纬网 2017-03-01 10:12:37新华社贵阳2月28日电(记者 杨洪涛)“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这首优美动听的布依族民歌早已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而在这首歌的发源地贵州惠水县好花红村,“好花红”也日渐成为当地一张文化名片,成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金钥匙”。“过去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种植养殖,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现在我们靠‘文化名片’,村里有一半的人返乡发展了。”好花红村村支书王恩达说,好花红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村寨,也是“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村民一直较为贫困。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支持下,惠水县加大对“好花红”文化的挖掘、开发和推广,一批文旅一体的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布依族手工艺品等迅速发展,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据初步统计,2016年好花红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1万元。好花红村的变化,是贵州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围绕“以大文化助推大扶贫无中生有